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中成员学习交互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有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化新媒介所形成的虚拟社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非正式学习支持服务,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随之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交互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双向交互通信的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中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加凸显,因为学习交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然而,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更没有从信息交互层面对此做一系统研究。因此,深入系统地剖析成员学习交互关系及其特征,对于如何提高成员的知识建构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引入了以媒体为中介双向交互的Bates交互分类理论,从个别化交互和社会性交互两个维度,系统探究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成员—内容”交互和“成员—成员”交互,以获得社区成员学习交互关系及其特征。接着,从实证研究的视角,选取具有明显的非正式学习特征的“书法学习”新浪微群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和随机抽样方法,从该社区中抽取101名成员、收集629条有效交互信息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1.以黎加厚提出的“教师博客交互程度编码方案”为原型,针对微博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从而建立了“基于微博的学习交互文本编码方案”。并依此方案,采用CMC内容分析方法,对成员个别化交互行为(“成员—内容”交互)进行分析。2.对成员交互关系进行编码,建立交互关系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成员交互模式,对成员的社会性交互行为(“成员—成员”交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虚拟学习社区相比,在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中,成员具有如下的交互关系及特征:1.成员主要通过作品分享、经验交流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交互,学习交互内容泛而不精,学习高度自主随意;成员间的交互信息大多是浅层次的交互,学习交互深度不够;简单评论、比较分享类型的交互信息所占比例较大,成员主要对他人观点进行简短的评论,评论时给出简要理由或是给出建议,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学习中缺少质疑、批判的声音。2.成员之间的交互模式是网状交互模式和Y式交互模式的结合体;社区存在意见领袖和围观者两种角色,但是,意见领袖的作用并不显著;成员交互关系整体松散,没有形成强交互,社区派系和共享成员较多;派系内部交互关系紧密,呈现出显著的小世界效应特征,社区学习交流环境良好。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课程倍受社会关注,并且规模已初显成效,数量也日益增多。然而,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导航、教学互动等,导致当前我国部分网络课程的
开展技能竞赛是职业学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