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财务会计中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虽然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还没有达到统一,但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得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通过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的行为。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主要集中在筹资、避税、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等方面,同时由于严重滞后的会计准则、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主体对真实会计信息水平要求不高以及缺乏外部约束等客观条件,使得公司经理人员能够通过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手段操纵账面盈余以达到蒙蔽市场的目的,其手段主要包括会计变更、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过度的盈余管理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社会资源配置、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等。针对这些盈余管理手段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应从建立和健全会计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加强外部监督能力和力度等方面加以综合治理。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剖析“经济收益观”、“信息观”等学术观点之后,对盈余管理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无论是筹资、避税,还是政治成本或债务契约动机的存在,均与上市公司面临的客观环境直接相关。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相关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不一致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不完备都构成了客观环境的一部分,从而促进了会计政策选择、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盈余管理之中,这些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最后在对盈余管理的环境、手段、影响等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盈余管理综合治理的相关建议,以期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