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方式,第三方在线支付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现实中第三方在线支付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风险。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主要是从行业监管的角度对第三方在线支付进行规范,规范的范围和程度都还不高。直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后,这一局面才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现实生活中,第三方在线支付涉及的民商事纠纷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处理起来难度系数较高。归根到底是由于立法对其中的民事责任始终缺乏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使得纠纷发生后难以准确界定和分配各方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通过比较和实践,具体研究第三方在线支付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民事责任的问题,旨在完善我国第三方在线支付中的民事责任制度,解决棘手的民商事纠纷。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第三方在线支付中民事责任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首先对第三方在线支付进行界定,包括对其范围的界定,也就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第三方移动支付,同时厘清各主体在支付中的主要法律关系,为其民事责任划分和担责做好研究铺垫。接着,正式进入第三方在线支付中民事责任的研究,从概念、特征、分类对其进行基本的论述,表明其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第二部分对域外第三方在线支付进行考察研究,重点研究其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第三方在线支付起源于国外,对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研究对象有更清楚的认识。这一部分中,首先选取了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进行立法梳理,然后归纳了几点域外立法的优势之处,以期对我国未来的立法提供借鉴。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第三方在线支付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首先,我国现阶段第三方在线支付民事责任的立法不完善,专门性法律少,立法位阶低,且多为监管规范,缺乏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其次,针对第三方在线支付中的民事责任,缺乏明确的归责原则;再次,实践中广泛存在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滥用免责事由的情况;最后,针对引发支付问题的两种主要的支付差错,即支付瑕疵和未经授权支付,我国法律没有进行明确的责任界定。第四部分则针对第三部分中我国第三方支付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首先,建议采用专门立法的模式,提高第三方支付法律的效力,在第三方支付专门性法律中辟专节规定其民事责任,并在立法设计中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平衡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其次,第三方在线支付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仍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则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较为合理,以便既能平衡双方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又不阻碍支付行业的良性发展;再次,要对免责条款进行严格限定,不可抗力的范畴不能随意扩大,格式条款要区分其法律效力;最后,重点分析了发生支付瑕疵和未经授权支付时的责任划分,提出支付瑕疵时,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按照合同的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不能以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减轻或免除责任。未经授权划拨中,建议引入“必要的安全程序”和“消费者责任限额”,最终目的在于既能明确划分双方的责任,又能达到利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