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类别和认知状态对不同类型事件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181709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道德的话题越来越多,对学生及公民的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道德教育中道德判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对于道德判断的研究有助于反思道德教育现状,提高道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对道德判断的研究,是道德心理学研究中占比最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丰富,其重要性和丰富度都促使我们不断进行更深入、更细化的研究,发现更微妙的东西,应用在道德教育中,使教育更好地发挥效用。研究者探讨了具体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差异性,同时在研究的逐步深入中,发现了认知资源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并做出了合理解释。但以往研究实验材料更多采用的是经典的假想故事或道德两难故事,离生活实际情况较远;在认知方面局限于认知资源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忽略了不同认知状态可能对道德判断产生的影响。故本文依据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分别从情绪类别和认知状态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并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道德判断事件作为实验材料。在此基础上,将道德判断事件分了三个维度,进一步探讨情绪类别和认知状态对道德判断事件不同维度间的差异性影响。本实验采用3(情绪类别:正性情绪、中性情绪、负性情绪)*2(认知状态:认知激活、认知压抑)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对道德判断事件的评价严苛程度,并将道德判断事件分为亲社会事件、反社会事件和社会压力事件三个维度。实验中,首先通过给被试观看不同的情绪启动视频片段,诱发被试产生不同类型的情绪。其次通过简单数学计算和脑经急转弯两种任务对被试的认知状态进行干预。最后完成道德判断题目。实验结论如下:1、认知状态对道德判断影响的主效应显著,在认知压抑状态下道德判断的得分显著高于认知激活状态,说明认知状态对道德判断有影响,且认知压抑状态下道德判断的严苛性显著高于认知激活状态。2、情绪类别对道德判断影响的主效应显著,正性情绪诱发下,被试道德判断得分最低,且与中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情绪类别对道德判断有影响,且在正性情绪下,被试的道德判断严苛性显著低于中性情绪和负性情绪。3、认知状态和情绪类别对道德判断影响的交互效应显著,正性情绪下,认知状态间存在显著差异;认知激活状态下,正性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其他情绪。4、认知状态在反社会类型和社会压力类型事件的道德判断中影响显著,认知压抑状态下的道德判断严苛程度显著高于认知激活状态。认知状态在亲社会类型事件中不存在显著影响。5、情绪类别在亲社会类型事件的道德判断中影响显著,正性情绪下对亲社会事件的判断严苛性显著低于负性情绪和中性情绪。情绪类别在反社会类型和社会压力类型事件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吴昌硕是我国20世纪的篆刻大家,在近现代也只有齐白石能与其印风相匹敌,二者可堪称为印学界的泰斗,都为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师。吴、齐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史上的两位“创世纪”式
原PTA浆料输送泵配置单端面机械密封,运行过程中机械密封泄漏频繁,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分析认为密封端面因固体微粒摩擦升温,最终引起润滑液膜汽化破坏导致密封失效。通过实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卫生安全事件、食药安全事件、医患关系、疾病防治、健康科普等问题直接关系着公众的生活安全和健康状况。一方面凸显了社会在发展进程中暴
基于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现实矛盾,分析了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变化规律及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力,以期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合理优化布局提供理性思考。研究表明,近十年,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农村宅基地利用变化幅度为14.5%,年均变化量为7.68hm2,宅基地利用动态度为1.45%,其农村宅基地总规模、人均宅基地规模及户均宅基地规模均呈现增加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农村宅基地用地变化最主
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又称吹哨制度,是抑制公司舞弊、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回顾了国外上市公司舞弊揭发立法规制发展情况,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揭发制度建设亟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