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人口膨胀及出行活动频繁导致交通需求量增加,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绿色出行作为一种可持续的交通理念,将逐步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新趋势。但是,如何将绿色出行理念与路网规划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绿色出行已成为当今交通规划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中小城市绿色出行特点的城市路网结构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本文将绿色出行理念引入路网结构研究中,以期为今后绿色交通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首先,本文界定了绿色出行的概念,对绿色出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结合四个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中小城市居民绿色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在对绿色出行导向下道路功能划分的必要性和原则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满足绿色出行需求的道路功能划分指标体系,并参考相关规范,确定各指标的绿色等级评分标准。然后运用AHP-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用灰色定权聚类的方法对路段上各指标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小城市道路网功能划分为交通性功能、生活性功能和综合性功能。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现有道路分级情况和我国道路等级配置存在的问题,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分别确定各方式出行距离分布规律和各等级道路的优势出行距离,并以居民出行距离为媒介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将小汽车出行向绿色交通出行转换,得到绿色交通在不同等级道路上的需求周转量;确定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三部分道路设施的供给量。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得到三类道路系统所需的道路资源配置,提出优先满足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道路等级级配,并将绿色出行模式下的道路等级级配与现状路网等级级配和相关规范规定的道路等级级配进行对比。最后,在介绍绿色出行模式下路网布局特点的基础上,将道路网分为慢行单元和交通廊道两类要素。采用“慢行单元分类—结构骨架确定—单元内部路网优化”的布局方法,即在一定的划分目的和原则下划分慢行单元,并采用节点重要度和节点聚类分析方法将慢行单元分为重要节点、较重要节点和一般节点三类;采用区位线重要度的方法串联各慢行单元逐级布线形成路网骨架;将路网骨架向慢行单元内部延伸,对慢行单元内部各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和链接,完善慢行单元内部路线。最终形成近距离以慢行交通为主,远距离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绿色交通路网,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凯里市的路网规划布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