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某些城市和区域,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在全球化,信息化和跨国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金融集聚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切实需要。本研究从金融集聚角度出发,研究金融集聚的程度以及影响集聚程度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金融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地理学等维度,对其内涵、形成原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金融产业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区别,研究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金融产业集聚的方法不能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本文是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金融产业集聚问题,进而探讨集聚的程度及影响因素,并提供相关的计量检验。主要内容有: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计算,并对它们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产业存在着显著的全域空间相关性。以2008年为例,内蒙古、吉林、山西、湖北、天津存在着显著的局域空间相关性。选择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业务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7个指标作为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Eviews6.0软件和GeoDa 9.0.5i软件分别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和空间计量建模。结果显示,金融产业集聚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着空间滞后关系,空间滞后模型(SLM)的设定是恰当的,拟合结果优于OLS估计。其中,对金融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业务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