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倾向与美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之契合——《阿甘正传》的个案研究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美国域外的人们来说,美国是“好莱坞”的同义词。在美国,电影也作为社会认同与人们价值观念转型的“晴雨表”。从电影中可以窥探出美国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与美国人自我认知的形成。因此,电影的社会整合作用也促进了国民文化认同的形成。 本文从多角度考察两种概念的相互关系:即美国电影与美国中产阶级。本文也试图去探寻电影怎样通过文化意识形态功能对美国国民文化认同进行整合。考虑到行文的直接性与具体性,本文选取《阿甘正传》作为个案研究。论文探讨了电影在故事构架过程中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隐性影响。本文运用了跨学科的视角,涉及到传播学、文化研究、社会学等领域。同时也采用了相关研究方法来探讨电影的社会文化意义,如文本、叙事分析与意识形态批评等。基于上述理论与研究方法,本文着重讨论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倾向、美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与对《阿甘正传》的文化解读,并得出结论:美国主流电影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倾向与美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意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美国电影是怎样展示阶级(尤指中产阶级)、阶级认同与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是怎样通过屏幕表现出来的?观众怎样解读电影的意识形态倾向?美国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倾向与美国中产阶级文化认同是怎样契合的?“美国梦”作为中产阶级价值观的一部分是怎样在《阿甘正传》中得以体现?
其他文献
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运用怀疑主义的经验论方法对许多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他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批判,影响深远。这些分析体现出休谟所处的历史时
国际旅游的风行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而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手段。到中国来的外国游客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英译旅游资料才能了解其旅游目
For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the cavitation of centrifugal pump onsite and real time, the vibration signals on varied operation conditions of both cavitatio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