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政治性最强、民族特色最鲜明、对社会文化心理影响最大的教育课程核心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意识形态的风向标,也是社会主流文化心理的教育外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的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和构建特点。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本研究定位于对我国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系统研究,即对我国小学到大学教育阶段的直接德育课程内容和进程的研究。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内容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编排上的逻辑和教材内容,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在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上,道德教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板块,现阶段课程大幅增加的生活规范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确保了德育的基本目的——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任务。当前的德育教材相对于以前的严重泛政治化的德育教材来说无疑具有很大进步。研究认为总内容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德育课程过于强调工具性和归纳性,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有待改进;课程缺乏对人类道德、政治、社会中的终极价值的深入探讨,这可能导致我国德育中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水平的降低,同时可能直接导致社会成员对政治、道德等内容的理解工具化倾向;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较少,缺乏深厚文化基础,导致课程艺术性不强;课程在编排中存在强烈的城市中心主义;课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一以贯之的德育理论指导,科学性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