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Wiskott-Aldrich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40例WAS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死亡组),以同期收治的125例存活WAS患儿为对照组(存活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Wiskott-Aldrich综合征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01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40例WAS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死亡组),以同期收治的125例存活WAS患儿为对照组(存活组)。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F检验、Welch法近似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等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学评估及治疗等资料,并对WA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5例WAS患儿,均为男性。死亡组患儿大部分(37例,92.5%)具备湿疹-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的三联征,临床表型为典型WAS,中位死亡年龄19个月(3月龄~140月龄)。死亡组患儿WAS评分平均为4.13±0.82分,存活组平均为3.14±1.22分。死亡组患儿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颅内出血、湿疹发生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而自身免疫发生比例无显著差异(p=0.898)。精细免疫分型及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1岁组(30拷贝数/ul(13,75)vs.132拷贝数/ul(34,192),p=0.0431)和1~2岁组(16拷贝数/ul(9,33.75)vs.53拷贝数/ul(30,73.75),p=0.0182)的TRECs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感染(22例,55.0%)、出血(15例,37.5%)是主要死亡原因,还有3例(7.5%)因移植后发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而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A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及未使用IVIG替代治疗是中国WAS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8.999、2.860,95%CI分别为(2.041,39.667)、(1.375,5.95))。结论:反复感染和(或)重症感染是中国WAS患儿的主要死亡危险因素,规律IVIG治疗可提高WAS患儿生存率。第二部分:中国LIG4综合征热点位点的奠基者效应探索目的:探讨LIG4综合征的奠基者效应,为制定LIG4综合征筛查和碱基编辑等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5例LIG4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免疫及遗传学特征,利用1000人基因组项目数据库,通过Plink及Haploview连锁分析构建单体型,对热点突变p.R278L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来自不同家庭的LIG4综合征患儿,8名为男性,7名为女性。出现临床症状的平均年龄为8个月(1个月~23个月),中位诊断时间为18个月。感染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其次为血细胞减少,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小头畸形及生长发育落后。目前已有8例患儿夭折,仅有2例患儿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儿P9在移植6个月后死于感染)。大多数患儿的免疫表型为T-B-NK+,免疫功能评估提示TRECs和KRECs明显降低,淋巴细胞增殖障碍,TCR库多样性受限。基因位点分析显示p.R278L突变是中国LIG4患儿特有的热点突变。本研究利用连锁不平衡原理构建单体型,在携带p.R278L突变的LIG4综合征患儿群体中发现了3个单体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单体型GGACTACT(53.8%),而这个单体型在正常人群中频率较低(CHS,19.5%;CHB,17.5%),且单体型多样性降低,提示LIG4 p.R278L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存在奠基者效应。结论:LIG4综合征临床表型及严重程度波动较大,单体型分析验证了LIG4 p.R278L热点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存在奠基者效应。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Mst1和WASp共同调控调节性T细胞外周稳态及抑制功能目的:以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基因敲除(Mst1KO)、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WASp)基因敲除(WASpKO)、Mst1-WASp双敲除(DKO)和野生型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究Mst1和WASp共同作用在调节性T细胞(Treg)中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在胸腺和脾脏中,通过流式技术检测T细胞各
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RS)是指供应肢端的血液循环受阻时出现的一组症候群,经常是许多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首发症状,并且预示病情严重,因此早期诊断非常必要。RS归属于中医“血痹”、“寒厥”等范畴。目前,对于RS的治疗,国内外对此研究报道甚少。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治疗,都只是经验之谈,尚无特效药,也无确切的诊治标准及权威的
放射治疗是癌症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光子是局部晚期直肠癌主流的放射治疗粒子束。但光子束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得较大部分危及器官不可避免的暴露于辐射中,导致危及器官急慢性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这不仅限制了病人肿瘤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包括质子及碳离子在内的重粒子束放射治疗技术发展迅速,重粒子束具备的优越物理及生物特性,使得重粒子束放射治疗在降低危及器官急慢性毒副反应发
目的:探讨Kisspeptin在来曲唑(letrozole,以下简称LE)诱导排卵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月经周期中的表达规律,同时探究月经周期中不同时间点Kisspeptin水平与促排卵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05月—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PCOS女性患者,均予以LE促排卵治疗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ANXA1在Fa Du细胞中的生物功能,并初步探讨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3例淋巴结转移和3例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RNA测序得到了差异表达基因(DEm RNAs);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
背景:作为一种发病于鼻咽上皮的癌症,鼻咽癌发病机理相对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有趣的是,鼻咽癌好发于我国的南部地区,每年每100,000人口中有25-50例。其次是北非和地中海盆地。相比之下,在欧洲和美国,2012年的发病率仅为每10万人中0.4例。原发性鼻咽癌对放疗(RT)的反应高度敏感,如果及早发现,可以治愈。然而,放疗可能会引起放射线抵抗,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和NPC转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NP
目的: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观察高糖刺激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HMCs)A类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A,SR-A)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SR-A介导HMCs在高糖环境下发生炎症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MC按照其培养基中D-葡萄糖浓度分为正常糖组(normal glucose,NG)和高糖组(h
目的:EB病毒(Epstein-Ban Virus,EBV)属于人类疱疹病毒之一,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但是在患者体内大多数是潜伏感染,没有引起明显临床症状。EBV主要嗜B淋巴细胞,与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比如: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伯基特淋巴瘤(Burkett’s lymphoma,BL)以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背景:细菌性肺炎在全世界占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尽管有效的抗生素和疫苗已经研发出来,但大量易感人群仍面对细菌性肺炎感染风险。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新生期肺炎链球菌肺炎(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neumonia,S.pp)是发展中国家5岁一下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虽然对于肺炎链
背景及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最常见病原体。黏附蛋白(attachment protein,G蛋白)能够介导病毒的黏附及产生中和抗体,是RSV变异最大的蛋白。通过分析重庆地区RSV G基因变异情况,了解RSV病毒特性,为疫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