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周血(PB)与骨髓(BM)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第19天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44例B-ALL患儿。所有均入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CCCG-ALL)-2015方案治疗。四色流式细胞术监测患儿诱导化疗第19天外周血及骨髓MRD。结果:44例骨髓及外周血第19天MRD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13;但在MRD阳性率、数量级、各数量级人数、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CR)时间方面存在差异:(1)阳性率:44例患儿第19天MRD结果,骨髓MRD阳性率68%;外周血MRD阳性率36.3%(P=0.003),其明显低于骨髓MRD阳性率。(2)数量级:外周血MRD低于骨髓MRD,骨髓MRD结果是外周血MRD结果均值的13.4倍(-0.89-192倍)。(3)各数量级人数:在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各数量级,骨髓MRD组人数分别为14、11、11、8,外周血MRD组人数分别为28、5、7、4(P=0.028),第19天MRD阴性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少,其余各数量级MRD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多。(4)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时间: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MRD水平越高,中位诱导缓解时间越长。(5)分析15名BM-MRD与PB-MRD双阳性患儿与15名仅BM-MRD阳性患儿显示:骨髓及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较仅骨髓MRD阳性患儿高白细胞人数多(WBC>50×109/L),预处理不敏感人数多,高、中危组人数多,脾脏增大人数多;但卡方检验显示:初诊白细胞数(P=0.287)、预处理不敏感(P=0.69)、危险分组(P=0.391)、脾脏增大(P=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第19天B-ALL患儿外周血MRD与骨髓MRD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2)第19天外周血MRD监测尚不能替代骨髓MRD监测;(3)第19天骨髓与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与单纯骨髓MRD阳性患儿比较,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