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十二五”规划谈到,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组,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面对激烈的竞争,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并购实现扩张,以提升影响力,巩固市场地位。以文化企业为标的的并购连年增加,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发生在这个行业的并购往往伴随着“高估值”和“高溢价”现象,即最终交易价格远高于文化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这一方面反映了双方对于并购前景的乐观预期,但另一方面过高的成本也为并购是否能取得成功埋下了隐患。本文以华录百纳溢价并购蓝色火焰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并购溢价的形成原因并对溢价并购后绩效进行评价。笔者查阅了有关文化企业并购溢价的成因和文化企业溢价并购后绩效评价方法的国内外文献,并整理加工了大量关于华录百纳溢价并购蓝色火焰前后的数据。通过阅读提炼出国内外优秀文献的观点,进行总结,提出文化企业高溢价并购现象的一般动因。通过对华录百纳溢价并购蓝色火焰过程的梳理,找出其愿意高溢价并购标的公司的原因。从行业特征看,文化企业资产结构中非流动资产占比较低,轻资产性成为文化企业的主要资产特点。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大量无形资产,如IP、核心创意人员、品牌、创意管理模式和创意项目制作经验等。在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中,一部分满足会计确认原则可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还有一些无形资产游离在企业各经营环节中以知识形态存在,可将人力转化为产品。文化企业资产的特性决定了难以对其实施可靠评估,如果仅考虑账面价值将导致对文化企业价值的低估。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并购企业愿意高溢价并购,是源于并购企业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购企业在结合标的文化企业的行业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后,希望通过并购来产生并购协同效应,从战略、管理、经营和财务等方面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进一步将并购后的业绩与并购前的预期对比,使用会计指标分析法和事件分析法,发现华录百纳溢价并购蓝色火焰虽在短期内给投资者带来了正的财富效应,但长期来看损害了企业绩效。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溢价并购结果不理想的原因,笔者认为华录百纳在并购决策、标的企业价值评估以及并购后管理方面均存在失误,其高估了蓝色火焰的价值以及对于双方并购后的前景过于乐观。文化企业的高溢价并购现象虽存在一定合理之处,但并购溢价并非越高越好。为了避免不合理并购溢价所带来的风险,以合理的价格并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质资产,本文最后提出文化企业并购合理定价及并购后有效控制风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