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教育与其文化外交战略:1946-1966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1946年至1966年这二十间的美国国际教育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和文化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了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开始大力推行国际教育。1946年—1966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就出台了多个与国际教育相关的重要法案:1946年《富布赖特法》、1948年《史密斯——蒙特法》、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1年《富布赖特——海斯法》和1966年的《国际教育法》。其中1946年《富布赖特法》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对美国国际教育的正式介入。到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国际教育”命名的教育法案——《国际教育法》,则标志着国际教育在法律上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关于本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以及两个重要概念——国际教育与文化外交——范围的界定;第二部分讨论1946-1966年这二十年间美国国际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国际政治环境、教育文化交流及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讨论1946-1966年美国国际教育政策形成的过程,分析《富布赖特法》(1946年)到《国际教育法》(1966年)其中五个有关国际教育法案的产生背景、内容及影响;第四部分分析美国国际教育与文化外交战略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该时期的美国国际教育是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部分是本研究的三点结论以及从美国国际教育的经验中,中国所获得的借鉴与启示。1946—1966年这一时期的美国国际教育作为美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部分,为美国对外宣传,树立美国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国际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各国人员之间的交流。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在积极学习美国通过开展大规模国际教育的方式,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的同时,也要防止美国国际教育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强势渗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无论是在贸易规模的扩大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贸易结构作为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
学习动机是汉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对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有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它和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本文从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数控加工工艺》出发,阐述了数控加工工艺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
对一台材质为16MnR的氮气储罐进行首次全面检验时发现封头拼接焊缝存在大量裂纹。通过材料、制造、焊接质量等方面对该储罐裂纹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焊接质量控制不当使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大量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现金流确实对投资有重要影响,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确实存在。基于
在20世纪西方众多自然-风景美学思想中,恩斯特·布洛赫的“风景-暗码”学说独树一帜。布洛赫强调自然美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把它描写为人化的感性自然的前假象基础。风景乃是自
作为最古老的无线电产品,收音机是一个极其奇怪的产品,有人说过,几块钱或十几块钱就能做出一台收音机,而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做出的还是一台收音机,而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功能没有
<正> 1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关注发生在生产领域的成本,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焦点已逐渐转移到物流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各阶段技术
阐释了运输绩效评价的涵义及评价体系的构成,论述了运输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及指标体系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