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一)是当代西方文论界继威廉斯之后英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意识形态”这一理论史上人言人殊的难题,是伊格尔顿思想的理论基石,是其文化批评的核心范畴,是其思考文学、美学的前提。正是由于他对意识形态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的充分开拓和挖掘,才使他对文学与美学问题的研究显得别具一格。基于此,本文将在细读伊格尔顿重要原典的基础上,以“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为参照系,提炼出围绕这一重要概念伊格尔顿所进行的问题探讨,进而通过采取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综述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整理、分析和归纳,使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观在总体上得以呈现。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作为重点,分为四小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回溯了伊格尔顿的家庭背景和学术历程,指出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一、二、三、四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一是结合伊格尔顿的重要原典著作,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自70年代至90年代的发展变化。70年代伊格尔顿深受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要致力于文本意识形态的探讨,试图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批评体系。80年代,伊格尔顿逐渐扬弃了阿尔都塞的理论,开始强调通过激进的政治批判来干预现实斗争,此时伊格尔顿更加注重挖掘文学批评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因素。90年代是其思想的一个综合期,他从社会、政治、权力、话语等多个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界定,并从一个更加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论”。总体来说,他一方面要科学地描述意识形态的源起和构成,获得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知识”,另一方面他期望人们通过掌握这种知识来达到自我的理解和认知,从而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获得自我的解放,其意识形态理论正是要着力于这种“解放知识”的建构。
二是从微观角度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中所涉及的核心问题的研究。我们归纳了三个问题——社会学视阈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文学与意识形态以及美学与意识形态。
在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解上,伊格尔顿认为不能仅从认识论的角度将其看作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还是一个功能主义的概念,与社会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而文学文本既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意识形态批判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是由于文学文本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生产,其中伴随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冲突。后来伊格尔顿将对文学文本意识形态性的思考扩大到文学批评领域,提出一切文学批评都具有政治性。在对待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问题上,伊格尔顿更是旗帜鲜明。他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和审美与政治权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一方面具有意识形态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具有意识形态批判性,扮演着解放力量的角色。而承担审美矛盾性的载体就是“身体”,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表现为权力对身体的雕琢和身体对权力的反抗。
三是在前文的论述基础上分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综合概述了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纵向的梳理使我们认识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最初较为抽象的概括逐步过渡到对意识形态内外部因素的具体分析这样的过程。横向上我们将其理论特征概括为开放的意识、辨证的思维、复杂的内蕴和解放的效果。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收并蓄了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概念,他几乎对其中的每一种概念都进行过深刻的批判,同时又以辨证的眼光开掘了它们的合理性。如果说开放性是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那么辨证就是其方法。而正是这两者导致了其理论内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一直是贯穿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条主线。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表现出的以上三个特征实际上均源于伊格尔顿强烈的现实感,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理论实效的学者,其理论将不可避免地具有现实性。
四是对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总结,概括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肯定了伊格尔顿的学术贡献及其对学术研究的态度。
结语再一次回顾全文,梳理作者的论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