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动态功率分配的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运行策略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magic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以及温室效应的愈发严重,各个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在当今电网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下,探究电动汽车和光伏设施的有效结合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从而达到环境友好。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是把光伏系统和充电设备二者相联系整合的有力途径,需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运行策略以及能量管理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用户充电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充电行为对电网的影响。同时考虑分时电价的波动情况,尽可能的降低充电站的运行成本。此外,探究充电站参与电网的辅助调频服务也给充电站的运行模式提供了参考。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的运行策略。首先,介绍了光伏充电站的各部分相关结构,同时建立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型,给出了充电范围的概念。而后定义了调节系数,并根据电动汽车的不同充电需求将其分为可控类与不可控类。接着给出了一种动态功率分配算法,其可以有效的将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与光伏出力情况进行结合,提高光伏就地消纳率。随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站的运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实时电价情况以及电动汽车放电行为的功率分配策略。通过对仿真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策略可以有效的发挥光伏充电站的优势,达到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目标,同时在光伏输出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其次分析了光伏充电站参与电网辅助调频的运行方法。具体包括调频信息的交互,功率调节上下限约束计算以及调频功率分配策略三部分内容。采用仿真的形式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充电站也可以通过这一行为获得调频收益。此外,正常运行模式以及参与电网调频的模式都是采用基于实时决策而非预测,从而能够很好的避免预测带来的误差。对之后的光伏充电站运行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等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以节能、便捷和绿色等优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汽车行业成为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目标。然而,由于大规模EV无序充电聚集而引起高峰负荷增加、电压偏差和能源损耗等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新的挑战。换电站(Battery Swapping Station,BSS)作为EV的快速能源供给站,不仅快速解决EV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直流微电网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得到很高的关注。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接入交流主电网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国内外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微网功率协调控制技术,对直流微电网中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的发展状况进行阐述,并针对近几年来储能系统的前沿控制技术发展进行综述,介绍了本文主要研究的
当今社会,清洁能源正逐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在电力电子领域,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光伏分布式并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也在创新发展,经典控制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改进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这些传统的控制策略面临着设计参数困难、动态响应过程中快速性无法保证的问题。电网侧发生电压跌落故障时,通常使分布式并网系统保持并网运行,采用低电压穿越技术通过向电网侧快速注入补偿电流,来抬升并网侧电
目前,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及空气污染越发严重,清洁能源逐步变为电力相关研究的重点。微电网能够整合多种分布式电源发电,有着主动性高、灵活性强和安全可靠等优势,也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因此多微网的优化调度研究越来越被学者们关注。本文对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多微网分散式经济调度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多微网结构图和分散式调度中多微网分区的概念,并建立多微网的分散式调度模型,目标函数是其总运行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微电网凭借其线路损耗率低、能源利用率高、电能质量高等众多优势,被十分广泛的应用于实际中。微电网中的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微电网的孤岛与并网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都是微电网中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微电网在采用下垂控制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控制无需互联、实际操作方便等众多优点,从而使得下垂控制在实际微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在微电网中应用广泛,但是
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呈指数级增加,例如文字、语音、图像信息等。同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相比于其他传输媒介,其中图像信息的骤增愈发明显,且人们对于图像信息的感知更为高效。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对于图像信息的有效捕捉和分类已成为机器学习最基本的问题。图像分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商业等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其分类方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众多图像分类方法中,极限学习机(ELM)
环形锻件是一种重要的锻造工件,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形锻件复杂度的提高,对环形锻件的锻造质量和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形锻件外径尺寸的测量是保证环形锻件达到工艺要求的关键技术,因此,环形锻件外径尺寸的测量精度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们的大量关注,如何高效准确的测量环形锻件外径尺寸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环形锻件外径尺寸测量精度问题提出两种测量方法,
在新能源并网系统中,逆变器往往需要经过传输线并网,此时电网会呈现弱电网特性,弱电网的特点是需要考虑电网阻抗以及电网侧背景谐波对系统的影响。本文针对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是逆变器经感性电网阻抗并网,以及经过RLC结构的传输线路并网。两种情况都会使逆变器输出电流中出现谐振问题,而电网侧的背景谐波也会作为激励源加剧谐波谐振现象,从而恶化并网电流,使系统电能质量下降。首先,本文对L型与LCL型两种逆变器的
AC/DC变换器作为电子产品或电器设备中的核心装置而被广泛的应用。只具有单一的升压或降压特性的单相AC/DC变换器在较宽范围输入或输出电压应用场合中,存在输出电压的范围较为局限,且在电压范围内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单相可升降压AC/DC变换器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因此被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将全控整流桥与Cuk变换器进行结合,得到了一种功率因数高、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较小、电磁干扰较小的新型单相可升降压AC
电能在大部分用电场合下都须经过电力电子转换器才能供用电设备使用。而传统的电能转换装置会在电网中产生大量的电流谐波,带来电磁干扰进而污染电网,危害系统安全运行,严重的将造成巨大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故本文针对高次谐波的危害,对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在PFC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单相PFC电路由于存在功率等级的限制,常无法满足工业领域应用的要求,三相P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