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志愿者组织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速经济增长之下潜藏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矛盾不断呈现出来,而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志愿者组织日益成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中流砥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践平台。因此,对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理论、实证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探究和谐社会理论溯源和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内部要素构成,分析高校志愿者组织与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结合武汉三所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的实际,对高校志愿者组织进行了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探讨了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论文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第二部分对和谐社会理论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体现进行了梳理,详细论述了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内部构成要素,对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整体把握,得出高校志愿者组织用志愿精神将国内各高校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凝聚起来,以团体志愿活动的形式消解社会矛盾,构筑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第三部分从实地访谈的资料出发,发现高校志愿者组织存在社会参与少、资金少、项目创新少、志愿者流失等问题,分析了限制其发展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出发,提出从自身建设抓起,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高校志愿者组织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最终实现高校志愿者组织作用的高效发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抚恤是国家和组织对于因公受伤或致残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的一种手段。为了激励军人斗志和士气、维护国家和军队稳定,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抚恤看作是一项重要国策加以重视。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关于抚恤的文字记载,其规定:凡行军,吏士有死亡者,给其丧具,使归邑墓,此坚军全国之道也。即若要稳定军心、保卫国家,就要给战死的官兵置备葬具并妥善安葬。传统社会的抚恤大多只有形式,宣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