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陕西省处于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集聚能力有限、城市功能不完善、产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如何协调城市与产业发展关系,促进二者良性互动融合上升,最终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突破点,因此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提升人的效用水平视角考察陕西省产城融合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产城融合发展路径设计等问题,既能够丰富产城融合研究内容,又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遵循“理论机理——现状测度——影响因素——路径设计——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首先,在总结产城融合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产城融合的内在作用机理。其次,建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0个市2003-2016年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分析。再次,建立全面的FGLS回归模型,分析陕西省产城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陕西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路径和关中、陕南和陕北三大区域差异化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以及政策保障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陕西省10个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产城耦合度较高,产城协调度不足。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产城融合发展优势显著,率先实现了产城协调度由低水平协调向中等水平协调的过度。三大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关中地区产城耦合度和产城协调度明显高于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2)在陕西省产城融合影响因素中,工业相对产值、服务业相对产值和城市规模对陕西省产城协调度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三大区域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和大小存在差异,在探究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时应按地区进行细分研究。(3)陕西省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应重视“人的需求”,优化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提升城市运营效率。三大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状况不同,发展路径选择不同,关中地区应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协调区域发展,创新引领产城发展;陕南地区应发展循环产业,建设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陕北地区应打造高端能源产业,增强城市产业支撑力和环境承载力,实现全方位开放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