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NI-Co羟基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原位活化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于柔韧基底上的三维纳米结构阵列电极在柔性电子元件的应用上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论文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生长于碳布上的Ni-Co基氢氧化物纳米材料,并对其电容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考虑到Ni-Co基化合物在电催化领域的优秀表现,我们也对所合成的纳米阵列电极催化析氧反应的行为进行了探讨。  首先,研究了制备高性能电极的Ni-Co氢氧化物阵列的原位转化过程。通过常用的水热手段得到在碳布上生长的Ni-Co碱式碳酸盐纳米针状阵列,其在碱液中浸泡后逐渐转变为Ni-Co羟基氧化物纳米线支撑的纳米片阵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从281 mF·cm-2显著增加到3900 mF·cm-2。并且库伦效率也可达到了100%。这种纳米线支撑纳米薄片阵列具有通畅的传质通道、大的比表面积为电解液离子的扩散和表面接触提供便利,同时其三维结构稳定性高,保证了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容性能。此外,由相应电极片组装的不对称电容器在碱液中浸泡24 h后面积比电容也有增加。  其次,讨论了不同Ni/Co摩尔比对电极原位转化效果的影响。发现改变Ni和Co组分的相对含量对电化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当Ni/Co=1.5∶1时,电极材料的性能最优。在6 mol·L-1 KOH中,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容由初始的1987.6 mF·cm-2增大到4543.8 mF·cm-2。从样品浸泡前后的阻抗谱,以及单组分碱式碳酸盐的形貌变化,可以判断Co和Ni组分在形貌及电化学性能中的作用。Ni-Co碱式碳酸盐阵列纳米针阵列的形成是Co化合物的生长习惯所致,而纳米针向纳米薄片的转变是由于Ni氢氧化物的生长趋势所诱导,Co组分对浸泡过程的电容值变化影响较大。Ni组分可改善电极导电能力。  最后,碳布可以作为柔性基底,形成高催化活性的OER电极。通过水热法在碳布上生长Ni-Co-Fe碱式碳酸盐纳米针阵列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初始的Ni-Co-Fe/CC碳酸盐电极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为402mV,有最小的Tafel斜率为72 mV·dec-1,而在6 mol·L-1 KOH的溶液中浸泡10h后η10最小,为340 mV。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在复分解反应中的应用进展金属在生产生活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为化学反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从一开始钼、钨类的金属卡宾应用到该领域,到现今流行使用的钌金属卡宾,即二代的Grubbs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与实验室的研究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2016年,三氯化铁(III)被运用到烯-羰复分解反应中,实现了金属化
近年来,随着液滴微流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单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液滴作为单细胞微反应器,能够有效控制扩散,加速混合,提高检测灵敏度,已被成功应用于多种单细
多嵌段聚合物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其制备方法一直是高分子合成领域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硫酯和α,ω-二溴聚合物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加成-偶合反应(RAC),制备高嵌段数
期刊
建筑大师贝聿铭于5月16日去世,他留给世界许多诗一般的建筑。优秀建筑都是诗,和他相连的那些建筑,犹如一首首诗篇,散布世界每个角落,被传唱、被歌颂、被观摩,足以抵御时光流逝,彰显永恒之美。****01****  1981年,法国密特朗总统上台,掀起文化热潮,开启重要项目,修复卢浮宫。  当时,每年到卢浮宫参观的游客有370万人次。可是,游客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入口,之后穿越像迷宫一样的走廊,去寻找
期刊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具有储电容量大、充放电速度快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电极材料本征特性与微结构将直接影响电化学电容器的储电性能,本
纳米粒子薄膜是指以纳米粒子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二维纳米结构材料,在催化、能源、传感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此外,二维纳米结构薄膜也可以进一步作为构筑单元来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