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悲痛:从含混视角研究哈代《1912-1913组诗》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既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尽管他的诗坛地位到后期才被逐渐认可。作为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同时也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他将近的一千首诗中,为妻子逝世书写的悼亡诗《1912-1913组诗》,一般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关于这组诗的研究到现在为止已颇丰,主要关注于哈代心理上的自我超越。尽管这些研究促进了对哈代诗歌的理解,但对这组诗从语言艺术本身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此论文试着从含混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哈代在爱玛死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复杂内心,并逐渐走出自己的悲痛,最终坚定对爱玛的爱。此论文涵盖三个章节:第一章通过细读组诗最初的两首诗来表达哈代悲痛和愤怒的复杂交织心理:含混的反讽、双关文字背后揭示了哈代悲痛心理中夹杂着对爱玛的愤怒和攻击。第二章指出了随后诗歌中的含混意味中逐渐减弱了对爱玛的指责和攻击,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懊悔和与爱玛团聚的期许。第三章指出哈代最后的悼亡诗中的含混意味没有指责和自责。他描述的风景中蕴含着大量的双关,意在期许爱玛在他内心成为永恒。因此他最终成功地通过文字的含混表达他对爱玛无尽的爱。
其他文献
《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20世纪英国工业文明下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困窘。从小说的问世起,它就一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褒贬不一的评论。小说的主题
2015年3月30日,《How much?——当代首饰五人联展》在北京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幕。刚刚看到这个展讯的时候,被展览宣传上大大的问号吸引了。是谁要这么大胆地去讨论这样一个大问题?联系了艺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的张福文老师,才知道这既不是毕业展,也不是某个奖项之下的展览,是金属工艺首饰专业大四的5个同学因了对专业的一份热爱,将自己大学里所创作和积累下来的作品策划成的一次展览。  在这场静静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