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浸润-腰丛-骶旁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髋部手术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切口浸润-腰丛-骶旁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切口浸润-腰丛-骶旁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B组采用切口浸润-腰丛-骶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以神经刺激仪引导做腰丛神经、骶旁神经阻滞,穿刺针接神经刺激仪初始电流为1.0mA,在接近神经旁时,降低刺激电流,在0.3mA~0.5mA时范围仍分别可见股四头肌震颤和足跖曲为准确定位;局麻药浓度剂量:腰丛0.5%罗哌卡因25ml,骶旁神经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15ml。在手术切口用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8ml上端做浸润局麻,术中辅以异丙酚镇静;G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异丙酚1~2mg/kg,芬太尼2-4μg/kg,爱可松0.6mg/kg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异丙酚七氟烷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后2组患者均行电子自控静脉泵吗啡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0、3、6、12、24和48 h的活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吗啡用量及术后48 h内呕吐、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  结果:  40例患者完成了该研究,2组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无一例改全身麻醉,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排除病例。B组患者在术后0、3、6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0.05);B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吗啡用量、术中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少于G组(P<0.05);2组患者瘙痒、恶心呕吐、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切口浸润-腰丛-骶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阿片类用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全世界大约有3亿5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种感染者集中分布于东南亚、东亚及非洲的撒哈拉地区.HBV的持续存在常可导致肝硬化以及肝癌.而且对于已感染者,免疫疗法通常无效.
来自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一项新研究中比较了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消耗营养物质的方式,发现相比于正常细胞,癌细胞无法容忍它们的能量供应发生改变。  研究者之一哈佛大学医学教授大卫·斯凯登(David Scadden)博士说:“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癌细胞利用能量的方式不同于大多数的细胞类型。因此我们想,或许造血干细胞和它们的直接后代之间有可能存在一些代谢差异;那么它们与癌症的差异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高氧肺损伤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90﹪O暴露3天即可造成早产鼠急性肺损伤,7天时加重.(2)800u/kg rhE
研究目的1、运用基于低频振幅算法(ALFF)的静息态fMRI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发作间期的脑功能进行研究,分析难治性TLE在静息状态下的特征性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