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手外伤相关因素的分布和因素间的关系,分析手外伤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相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回顾性调查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开运街分院2011年全年诊断符合手外伤定义的437例住院病例。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①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为36±23岁,主要集中在在25~年龄组,占53.5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3.97:1;患者以工人为主,占43.25%(189/43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为40.05%(175/437)。②受伤情况:在本研究中,中指受损的患者最多,占22.07%(162/734);骨骼在受损的组织中占的比例最高,高达29.02%(177/610)。损伤类型中比例最高的是压砸伤,为34.32%(150/437);开放性手外伤的发生率高于闭合性手外伤,多达85.81%(375/437);在工厂中发生手外伤的例数最多,为48.05%(210/437);每日的16-24时、每周的周一、每年的4月是手外伤高发的时间,分别为28.61%(125/437)、17.16%(75/437)、13.50%(59/437);大多数患者能在伤后6小时内就诊,比例占77.12%(337/437);单部位受伤的患者多于多部位受伤的患者,达63.39%(277/437);在437例患者中,224例(51.26%)患者都是优势手受伤;经治疗后,手部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占26.54%(116/437),而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仅占1.38%(6/437);在治疗过程中,住院费用大于10000元的患者最多,占50.34%(220/437)。③受伤环境:不同的受伤环境下,多部位受伤的发生率是不同的,损伤类别也存在差异(p<0.05)。在农田中多部位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为50.00%。开放性损伤的发生率在农田中是最高的,达100.00%。④损伤类型:各个损伤类型所占比例在不同职业中存在差异(p<0.01)。工人以压砸伤为主,为50.26%(95/189),而农民以绞伤多见,占48.81%(41/84)。在不同损伤类型中多部位损伤的发生率是不同的(p<0.05)。其中在发生绞伤的患者中最为多见,为48.45%。⑤治疗效果:损伤类别、多部位损伤和损伤类型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开放性损伤的患者手部功能受限的可能性是闭合性损伤的2.70倍;多部位损伤的患者功能受限的可能性是单部位损伤的4.93倍;切割伤、压砸伤、绞伤分别与挫伤相比,前者活动功能受限可能性分别是后者的3.73、6.16、12.61倍。结论:①患者以25~49岁的男性、工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②中指在受损部位中所占比例最高;受损组织中骨骼最多见;损伤类型中比例最高的是压砸伤;开放性手外伤的所占比例远高于闭合性手外伤;单部位受伤的患者多于多部位受伤的患者。手外伤多发生于工厂;受伤高发时间在每天的16-24时,每周的周一,每年的4月;伤后就诊时间小于6小时的患者最多;经治疗后手部活动功能部分恢复的患者最为多见;住院费用大于10000元的患者最多。③在不同受伤环境下,多部位受伤的发生率是不同的,损伤类别也存在着差异;不同职业中,损伤类型所占比例不同;多部位损伤的发生率因损伤类型有所不同。④损伤类型、损伤类别和是否为多部位损伤是手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