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身份构建之批评隐喻对比分析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nib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第一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吸引了世界媒体的目光,相关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媒体话语,是世界媒体构建和传播中国国家身份的重要渠道和语篇形式。新闻报道中,隐喻是媒体有意识的话语选择,是身份构建的主要话语策略。那么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国,是如何刻画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体现的国家身份?与中国主流媒体试图塑造的国家身份有何不同?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英文版)的100篇“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语料,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方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中美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隐喻以及通过隐喻构建的中国国家身份。本研究旨在回答三个研究问题:第一,中美“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隐喻有哪些?第二,中美主流媒体如何使用隐喻构建中国的国家身份以及分别构建了什么样的国家身份?第三,为何中美主流媒体在选择和使用隐喻构建中国国家身份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美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表征“一带一路”,其中旅程隐喻、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均为两语料库中最显著的三类隐喻。在中方语料中,旅程隐喻的出现频率最高(39.6%),其次是建筑隐喻(35.1%)和战争隐喻(17.4%);而在美方语料中,战争隐喻出现频率最高(59.3%),其次是旅程隐喻(21.4%)和建筑隐喻(11.1%)。(2)中美媒体通过有选择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凸显和强调了中国积极或消极的特质,构建了不同的中国国家身份。中国媒体运用旅程隐喻、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为中国构建的三重身份是:带领走向共同发展与繁荣之旅的引航者,世界和平与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保卫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美国媒体则将中国塑造成全球影响力扩张之旅的领导者,意欲建立势力范围和争夺全球霸权的侵略者,一带一路沿线独裁帝国的缔造者。(3)中美媒体在使用隐喻构建中国国家身份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双方选择的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意象有所不同。以战争隐喻为例,美方选用的是“侵略者”和“受害者”等意象,而中方选择的是“保卫者”和“敌人”等意象。(4)不同的政治信仰、文化价值观、历史背景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这三类概念隐喻在中美语料库中具有不同的劝说功能。中国媒体使用隐喻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其对中国的信任感和对积极的中国国家身份的认同感。而美国媒体则使用隐喻唤起读者对“一带一路”的警醒与抵制,抹黑中国的国家身份。本文从隐喻角度探讨国家身份的构建,拓宽了身份研究的视角,丰富了批评隐喻分析的应用实践。同时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隐喻思维并增强他们在新闻阅读时的批判意识。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提高大众媒体通过话语构建国家身份的意识,可以为其他国内媒体对外构建积极的中国国家身份,助推“一带一路”发展和更好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中青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及执行分功能的损害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睡眠室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的患者50例(AHI≥5次/h,年龄<50岁),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50例(同年龄、同性别、同文化程度)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一般情况,PSG记录中的低通气指数(AHI)、最
金属有机骨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自发展以来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气体储存、给药、催化以及化学传感等多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发光金属有机骨架(luminescent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LMOFs)材料作为MOFs材料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分支,因具备优异的荧光性能、可功能化的框架结构、高的比表面积等优点而活跃在化学
根据某运煤车辆空间连杆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将空间连杆转向机构分解为空间RSSR机构和平面连杆机构进行数学建模,依据车辆转向阻力矩计算公式Magic Formula以及空间旋转变换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肺部感染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门诊输液的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
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环境高污染,资源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