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技术转移是指发生在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包括有形的技术、成果和无形的经验、技巧在内的技术知识由研发部门向生产部门的转移。当前,实现产学研技术转移形式下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一方面,国际上技术经济竞争加剧,发达国家为保持领先,严格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输出。另一方面,技术经济时代的变革要求大学、科研机构承担起帮助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重大使命,向企业不断地转移各种创新所需的资源。鉴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四川省生猪养殖加工企业为例,通过理论讨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问题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在对当前国际国内创新现状和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并阐述了研究意义。然后对产学研技术转移、自主创新以及农业企业创新的研究现状和焦点进行了综述,发现以往研究主要是以第三者视角的定性研究,对农业领域合作创新的关注不够,从农业企业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不足。以此为依据,本文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和范围,确定了研究目标、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理论借鉴。从创新理论出发,归纳总结了相关技术创新理论、合作创新理论和技术转移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技术创新理论包括来自西方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和发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理论;合作创新理论由新制度经济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大学与企业合作理论四部分组成。技术转移理论则主要引用了技术差距理论、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和“三重螺旋”理论。本文引用国内和国外的理论成果共同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确立研究假说。在第二章的理论借鉴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假说,包括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假说和技术转移水平假说与实现自主创新水平假说。并从创新理论、我国的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角度论证了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假说;对技术转移变量组和实现自主创新变量组的各指标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第四章,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分析。首先,对四川省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从生产布局、产业地位、企业和科研单位发展现状、产业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然后,依据典型相关分析模型和问卷调查数据,对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生猪养殖加工企业中的技术转移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学研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技术人员的合作,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主要表现为产品在外省的销售比重方面。产学研技术转移与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技术人员合作与企业产品在外省销售比重这二者的相关。
第五章,产学研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第四章实证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前产学研技术转移与生猪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关系的实际表现形式与理论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企业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受益者。企业的商业收入才是技术转移效果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本章站在企业商业收入的角度上分析影响技术转移效果的因素。从产学研合作的密切程度和企业自身技术存量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人员依存度、企业技术引进依存度、产学研合作时间、企业技术人员存量、企业技术资金投入量、企业无形技术存量6个因素运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揭示:对产学研技术转移效果影响最大的是产学研合作的密切程度,而企业自身的技术存量的影响次之。
第六章是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借鉴了美国、日本和英国三个发达国家中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在产学研技术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政府大力支持、完善风险技术投资、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机制、提高企业参与能力、大学和科研单位进一步开放是产学研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七章,首先对四川省生猪养殖加工企业未来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创新、市场需求、政府监管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认为这些趋势变化将促使企业提高产学研技术转移的水平。然后结合第四、五章的实证结论和第六章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对企业参与产学研技术转移提了保持长期合作、增加技术储备、积极申请项目支持等七个方面的具体建议,同时也对政府在加强产学研技术转移方面提了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完善金融政策、增加资金支持等六点政策主张。最后对本文的不足进行了说明和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