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存在粗放发展、管理能力低下、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当前,建筑业已进入减速发展阶段,行业分化不断加剧,利润水平持续走低。作为“营改增”的重点行业之一,税收制度的变化会给建筑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财税状况及盈利水平带来影响,同时增值税的进项抵扣制度也会倒逼企业升级转型,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以32家建筑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测算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计算2011~2015年样本公司“营改增”前后的生产效率。“营改增”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整体提升13.2%、14.4%,规模效率整体下降0.69%;在时间序列上,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均呈增长趋势,规模效率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0.880左右。对各个细分行业来说,通过税制改革房屋建筑、基建工程、建筑装饰、专业工程四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观察时段内总体呈增长趋势,规模效率有所下降,观察时段内逐年递减。通过建立生产效率回归模型,发现“营改增”后各影响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应的相关系数会发生变化,同时与生产效率存在相关性的因素也较税改前有所增加,这些改变共同引发“营改增”后生产效率的变化:税改后企业规模、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正相关性,影响因素的增加使得综合技术效率得到提升;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与纯技术效率的相关系数由0.122提高至0.150,使得税改后的纯技术效率得到提高;净利润率、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下降,企业规模对规模效率的相关性从正相关变为负相关,共同引起规模效率下降。总体判断,“营改增”对我国建筑业上市公司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效率水平、变化趋势上,各影响因素与生产效率间的相关性会随税改而变化,从而引起生产效率的改变。未来生产效率整体发展趋于稳定,但资源浪费问题可能会有所凸显。建议上市公司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控制好企业规模,实现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