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发展问题早有研究,并论证了城乡差距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政府转变执政理念,促进了我国城镇化有序、健康的发展。城镇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团结、增进社会包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选择一条既适合各地实际情况又符合大众意愿的城镇化道路成为当务之急。社会质量理论是一个体系完整的理论,其三组因素和四个测评维度为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社会质量理论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范式,追求社会成员福祉的提高,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相契合。因此,用社会质量理论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具有合理性,也是必要的。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化形式主要以异地为主。农业转移人口在异地城镇化过程中社会融入困难,出现“半城镇化”现象,存在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难以实现、心理认同困难、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城镇化现状阻碍了其市民化进程,究其原因有:户籍制度的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认知不足、城市市民对农业转移人口不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的限制等。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考量异地城镇化,发现异地城镇化对社会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农村劳动力流失影响社会经济保障机能、社会反向情绪削弱了城市社会凝聚力、城市社会的系统排斥制约了城市包容性发展、农业转移人口的选择局限阻碍了其权能的实现。就近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一种合理模式,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社会质量提升方面具有优势,表现为以民生建设为基础,更有利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以增强社会信任为重心,更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以推进各阶层融合为导向,更容易建立包容性社会;以扩展选择范围为最终目标,更好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增能和赋权。就近城镇化的推进关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就近城镇化的社会质量水平,需要推进民生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增强社会信任度,促进社会团结;推进各阶层融合,建立包容性社会;扩大赋权范围,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增能。
其他文献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在综合国内外有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文献后发现,目前,学界对空巢老人的界定并不统一;从其心
主流观点和政策导向均强调通过农地流转集中推动农地规模化经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的机械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最终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而农地流转依赖于农村劳动力
【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强调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农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基本依靠力量。在今后几
<正> 糖尿病黎明现象是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的,系指糖尿病患者多于清晨6~9时左右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增加的一种临床现象。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这
虎眼万年青属植物为百合科多年生鳞茎球根花卉,多作为花卉观赏栽培,也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生态环保的潜在价值,亟需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而建立起高效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并进
柑橘黄龙病或青果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柑橘病害,严重威胁着全球的柑橘产业。该病害被认为是由一种专生于植物韧皮部组织的细菌引起。目前在柑橘中已发现了其三种菌株类型,即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足迹理论能够定量地揭示地区土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传统生态足迹理论仅考虑土地单一生产功能,本文在基于区域林地、耕地、草地及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由于电力系统正在迈向大容量、超高甚至特高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电力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电力设备在应用方面功能更多,更先进的同时,其体积也越来越小,便于搬运及携带,该性
新疆地域辽阔,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截至2014年,新疆番茄种植面积达到9.81万hm2,其中工业用番茄达7.53万hm2,年总产量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