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Cucumis sativus.L..),富含维生素A、C以及多种矿物质,分布于世界各地,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引种,形成很多生态型。它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最喜食的蔬菜之一。黄瓜不仅作为生食、熟食、腌渍的蔬菜,而且经常被人们当作水果鲜食。黄瓜独特的风味,脆嫩的质地是其一直受人们所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果实中糖、酸含量、糖酸比等因子是决定其风味品质最重要的指标。因此,研究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0个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选择了6个黄瓜品种作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2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黄瓜6个亲本和15个F1杂交组合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环境下黄瓜果实内可溶性糖、有机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效应,预测了不同环境F1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以高果糖含量黄瓜EP326和低果糖含量黄瓜科普二号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分析方法对黄瓜果实果糖含量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40个黄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果实果糖、葡萄糖含量等6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变异系数以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说明在早世代进行单株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个品种分为品质、形态和产量3个主成分,且累计贡献率达96.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10时,40个黄瓜品种被分为大果中可溶性糖含量、小果中可溶性糖含量、小果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中果高可溶性糖含量4种类型。2.选择6个黄瓜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2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黄瓜6个自交系亲本和15个F1杂交组合在大棚和露地2种环境下果实内5种主要可溶性糖、有机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种可溶性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亲本和F1在两个环境中的表现并不一致,该结果预示着可能存在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明:果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遗传率分析表明:仅有果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存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且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果糖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以高果糖含量黄瓜EP326和低果糖含量黄瓜科普二号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C1、BC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瓜果实果糖含量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黄瓜果实果糖含量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其中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黄瓜育种实践中,对该性状的选择适宜在早世代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就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及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对我国海洋资源管理和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针对某高级住宅小区的大型景观水系统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采用全新的整体布水设计和住宅小区的建筑格局搭配,改变现有景观水的流动性;并根据景观水的水质情况,配套相应的景观
徽州戏曲的产生和发展深深植根于当时的徽州社会,因此徽州戏曲的各元素都与徽州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剧本创作及反映的内容、表演特征、戏曲班社和内部演员的构成以及发展历程中
近年来,伴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培育和构建零售商的竞争力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我国学者对零售商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社区这个终
<正>辣椒青枯病是辣椒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各地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流行蔓延快、危害时间长,损失惨重,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和限制高产的主要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大英教学改革,广东警官学院展开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大英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确立教改总体思路,积极进行教改实践,取得了丰富的实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及乳制品行业的生产量、销售量以及经济效益大大增长,乳制品行业从原来的默默无闻逐渐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是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并结合《电工学》这门课程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运用2001—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混合回归模型,研究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等因素对人才、资金和技术三类可流动性创新
林业是五原县大农业中举足轻重的基础产业,也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不仅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