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自然失水胁迫对地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为试验材料,取植株高矮一致,叶量相似,根部形态基本一致的一年生幼苗进行盆栽干旱试验。研究地锦幼苗在土壤自然失水胁迫情况下,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下,地锦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及土壤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缺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叶片水势在胁迫的前期均保持较高水平,土壤含水量则在胁迫前期下降迅速,而后保持相对平稳。2.水分胁迫下,地锦幼苗的电导率与MDA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胁迫前中期,电导率与MDA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胁迫21d后,电导率与MDA含量上升迅速。分析表明地锦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水分胁迫21d为地锦幼苗细胞膜受伤害的临界值。3.水分胁迫下,地锦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胁迫的前21d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幅较大,以后变化趋于平缓,差异并不显著。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胁迫前期变化并不显著,处理21d后,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迅速,胁迫越严重增加越迅速。方差分析表明,胁迫21d时差异在0.05水平显著。地锦幼苗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说明地锦具有很强的抗旱性。4.水分胁迫下,S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AT活性则逐渐升高并在胁迫最后期出现下降趋势。且SOD与POD活性均在21d时出现峰值,而后保护酶的活性开始降低。说明胁迫21d正是地锦保护酶活性发生变化的阈值,超过这个阈值植物体自身的抗旱性将会降低,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要保证地锦幼苗能够正常生长,水分胁迫21d为临界值。5.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表明,水分胁迫中期,地锦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表现活跃,其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MDA和脯氨酸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胁迫后期,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明显加强。SOD、POD与CAT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三种酶相互作用共同增强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的抗旱能力。整个水分胁迫过程各个指标相互补充,协同作用以此来降低干旱对植物的伤害作用。因此,可以说明地锦是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植物。主成分分析表明,在研究的11项理化指标中,、第一主成分中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第二主成分中POD活性,都是主要与地锦的抗旱能力关系密切的指标。
其他文献
碱茅(Puccinellia tenuifolr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平原盐碱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碱茅属,其适应性极强,能在极其恶劣的盐碱化土壤生长,甚至在碱斑周围也能正
天敌昆虫常利用植物释放的互利素及植食性昆虫本身所释放的利它素寻找寄主或猎物。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是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老熟幼虫
学位
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红松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地带性顶极生态群落,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大面积采伐利用,现阶段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所剩无几,林分逐渐演变成次生林。如何将大面积
内蒙古高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森林草原交错带,植物群落外观季相变化明显。本研究于2013年夏季和2014年冬季,采集野生东北马鹿(Cervus el
在我国,石灰岩地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7,这些地区总体土层浅薄,土壤含钙量大,有效水供应不足,导致造林难度加大,水土流失严重。因而,选择适合石灰岩地区立地的造林树种,探
小蠹虫和真菌之间的共生是森林生态系统内一种普遍的生态学现象,是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在我国北方红脂大小蠹发生区,多种小蠹虫和天牛广泛存在并在部分地区造成明显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