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因素与印尼对华外交政策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Global Maritime Fulcrum,GMF)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对接为案例,分析国内因素对印尼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论文着重思考的问题是为何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决策过程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论文认为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基于“社会中心”的原则,国内利益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了议程设置、决策博弈、政策实施等过程,最终影响了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的结果。在研究范式上,论文采用了“双层博弈理论”,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对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官方的政府文件、统计报表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进行分析。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从理论意义上讲,运用双层博弈理论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决策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双层博弈理论”的适用性。从现实意义上来讲,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在印度尼西亚的对接,思考国内因素对中印尼关系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印尼关系的发展,建立更高质量的双边关系。论文结构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等内容。第二章是民主化及其对印度尼西亚国内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主要分析苏哈托政府倒台后印度尼西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及其对印度尼西亚国内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在后苏哈托时代,国内利益相关者在结构层面影响着印度尼西亚的决策过程,影响着印度尼西亚对外政策的结果。第三章是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内在联结。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上支点”战略和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之间的对接,考察中印尼关系的重要意义。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具有全球战略邻近性的国家,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国家之一。佐科·维多多领导下的印度尼西亚通过调整“全球海上支点”战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助推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第四章是印度尼西亚对华外交政策的双层博弈。通过分析印度尼西亚国内利益相关者对中印尼关系的认知,考察印度尼西亚国内外双重因素在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决策中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政府、社会在“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调整以及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接过程中,进行了多方的博弈,最终形成了中印尼战略合作的基本框架。第五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为推动中印尼合作关系的巩固与强化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污水处理过程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至大气,加速了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全国工业污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技术越来越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大型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客运枢纽中。人们有知晓自己所处位置的需求,人们希望快速地知道自己所处空间的具体哪个
MOF基混合基质膜具有良好的CO2分离前景,但由于MOFs的呼吸效应使其有效分离孔径增大,难以实现CO2/N2(CH4)的精准筛分。采取原位合成调控和后合成修饰调控方法调节MOF的孔道尺寸
齿轮是利用齿面摩擦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传动部件。齿面摩擦消耗的机械能大部分转化成了内能,引起齿面接触温度升高。较高的齿面接触温度是齿面胶合产生的主因,影响齿轮传动
近年来,商用口语对话系统的迅猛发展吸引了更多来自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关注。对话管理(dialogue management,DM)作为口语对话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在给定对话上下文的情况下担负着
光动力疗法(PDT)是基于光动力反应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技术,一被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金丝桃素(Hypericin,Hyp)是一种非卟啉类光敏剂(PS),因其非常高的三重激发态
加氢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重要生产过程,为获得优质的煤油(低冰点)和柴油(低凝固点),需要加氢裂化催化剂在具备适宜的裂化活性的同时兼有良好的异构化性能,并且要求催化剂有较为通
近年来,Ad hoc网络由于其不需要借助固定基础设施而独立组网的特点,已经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救援等应急通信中。由于Ad hoc网络具有变化频繁
随着云存储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或团体选择将海量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从而避免繁琐的本地数据管理与维护,以及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或分享数据。然而,由于数
典权是中国传统的一项物权制度,根植于中华大地达千年之久。虽然典权兼具融资担保和用益双重功能,但我国2007年颁行的《物权法》并未规定典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典权作为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具有很大的适用空间。恰逢我国首部《民法典》制订之际,典权应否要编入《民法典》再次成为民法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重点讨论典权立法问题,主要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