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集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企业、金融工具等要素与资源在空间上向某一区域集中,形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动态过程。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与经济发展已密不可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通过利用金融集聚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如何有针对性实现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传导因子与金融变量。论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金融地理学、区位选择理论与产业集聚理论对金融集聚动因进行分析。从金融内含于经济发展、信息论、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等视角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通过对我国两个主要金融集聚区北京、上海金融集聚驱动力分析,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行政力量优势吸引大量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于此,总部经济明显,形成我国金融决策、金融监管与全国信贷资源调配与控制中心。而上海主要依靠全国经济中心,背靠长三角经济区,形成货币、债券、股票、外汇、衍生品与黄金等较完备现代化金融体系,其市场驱动力较为显著。论文利用区位熵对我国东、中、西部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就业集聚度度进行衡量,从不同融资渠道、人力资本等多维角度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各省份目前金融集聚状况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东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就全国而言,北京、上海集聚水平最高;股票、债券集聚水平高于银行和保险,股票与债券全国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联系最为密切;金融就业集聚度全国分布差异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区域金融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区域金融集聚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通过采用面板模型,以各省份金融就业区位熵、银行区位熵、保险区位熵、股票区位熵、债券区位熵为解释变量,以各省人均资本投入为控制变量,以各省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回归分析不同融资渠道集聚度与金融业人力资本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全国面板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银行集聚和债券集聚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金融就业集聚度对全国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作用,分析认为与当前金融业人力资本供给过剩有关。东、中、西部面板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就业集聚度对东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作用;银行业集聚度、债券业集聚度对东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金融就业集聚度、保险集聚度对中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作用;银行业集聚度对中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金融就业集聚度对西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债券融资集聚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针对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因子与金融变量,提出东部地区应健全贷款、保险、股票、债券四种融资模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股票、保险融资作用。中西部地区应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大力扶植本区域中小型商业银行,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银行体系,为不同层次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金融支撑力。同时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增强对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培养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创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