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背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抗虫性品种的研究和应用在白背飞虱综合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水稻抗白背飞虱的机制无疑将会对水稻抗白背飞虱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别以Rathu Heenati(RHT)和Taichung Native(TN1)为抗、感对照,观察了水稻抗白背飞虱近等基因系“浙辐802抗”的农艺性状及其抗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抗性机理。 ●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 浙辐802和“浙辐802抗”在株高、总叶片数、分蘖数、抽穗期、有效穗数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二者间还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RAPD分析 在测试的100个引物中,只在引物S30的扩增片段中,“浙辐802抗”和供体亲本RHT在0.43kb处有一条特异带,这条带在轮回亲本浙辐802和感虫品种TN1中均不存在。这一多态性片段可能与抗白背飞虱基因连锁。 ●抗白背飞虱机理的研究 苗期群体鉴定和苗期单株鉴定结果表明:“浙辐802抗”与RHT抗性相近,浙辐802和TN1对白背飞虱反应均属感虫性。 白背飞虱田间趋性测定显示,“浙辐802抗”和RHT上的成、若虫数量均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抗白背飞虱特性;而浙辐802和TN1上的成虫数量较多,后代若虫数量也多,属感虫品种,甚至造成了“虱烧”状。 在各苗龄水稻材料(20d,40d和60d)上接虫4h后,白背飞虱成、若虫数在抗感材料上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在接虫24h后,“浙辐802抗”上白背飞虱成虫的数量明显低于浙辐802上的成虫数。 蜜露量测定结果表明:RHT和“浙辐802抗”对白背飞虱的取食 有抑制作用。白背飞虱在“浙辐802抗,与浙辐802上的产卵量和卵 发育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TNI上的产卵量和卵发育率最高,在RHT 上的产卵量最少,但卵发育率较高。推测该抗性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 抑制白背飞虱取食,而不影响白背飞虱的产卵和卵发育率。 .立稻臣图图钻臼咙袍仿逝 GC-MS测定显示。不同水稻材 料间的挥发物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挥发物的 种类和含量上,而且还体现在挥发物的组成比例上。挥发物种类以“浙 辐802抗,,中的最多,依次为N h TNI>浙辐80二。“浙辐802抗,,和 RifT所共有而浙辐802和Thl挥发物中不存在的物质是正二十一烷 和正二十七烷,这两种挥发物可能与水稻抗虫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