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黑河水库和李家河水库分别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原位监测,分析对比了两个水库不同时期的水质和浮游藻类繁殖状态,并对不同水库不同时期厌氧区含量进行剖析,制定控藻计划,为水源水库给水和扬水曝气控藻技术提出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使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判别黑河水库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异质性,为水源水库热分层期间水质与真菌群落的偶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黑河水库与李家河水库水体分层结构演变规律及水质响应特征;2)黑河水库与李家河水库藻类数目和种群时空格局;3)扬水曝气系统对水体藻类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对碳、氮、磷、铁、锰等营养盐的调整;4)藻类爆发期,黑河水库热分层诱导水体真菌种群结构垂向演替特征。主要成果结论如下:(1)黑河水库和李家河水库水体稳定分层结构都是在79月,水库底层DO接近于0,使得水体氧化还原转化效率减弱,垂向水质转变能力被形成的斜温层所抑制。分层期,黑河水库和李家河水库厌氧层最大深度分别达到21 m和25 m,等温层水体TN、Fe、Mn浓度超标分别达到1.7、0.38、0.12 mg/L和3.2、0.2、0.4 mg/L。黑河水库在10月水体分层结构稳定性迅速降低直至消亡。(2)黑河水库藻密度在稳定分层期(2016年9月)达到最高值4.51×106个/L,叶绿素a浓度高达5.5μg/L。分层形成期小环藻、直链藻是主要藻种;稳定分层期铜绿微囊藻是主要藻种,都基本聚集在水体表层25 m处生长繁殖。水体耗氧速率在人工曝气充氧破坏水体分层的作用下逐渐降低,营养盐的释放被阻碍,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水华”现象发生。(3)李家河水库藻密度在分层形成期(6月)和稳定分层期(8月)分别到达峰值5.0×106个/L和3.0×108个/L,叶绿素a浓度高达11μg/L和24μg/L。完全混合期甲藻是主要藻门,分层形成期小球藻、卵囊藻是主要藻种;稳定分层期铜绿微囊藻是主要藻种,都基本聚集在水体表层25m处生长繁殖。(4)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红酵母属、链格孢属、分子孢子菌属、链格孢属、亚隔孢壳属、分子孢子菌属分别是0.5、10、25、40、60、70 m水深的优势菌属。主成分分析(PCA)表明,TP、水温、DO对水深10、25和40 m的真菌种群结构影响较为显著;电导率、NO3--N对水深60 m的真菌种群结构影响较为显著;Chl-a、pH值对水深0.5 m的真菌种群结构影响较为显著;TP、TN、NO3--N对水深70 m的真菌种群结构影响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