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媒介中的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研究——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记忆是一个群体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并形成凝聚力的重要原因,它是一个立足当下对过去建构的过程,而媒介在建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记忆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技术给集体记忆的建构主体、建构形式、建构内容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015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国家进行了高规格的纪念活动,通过9.3大阅兵这样的操演仪式唤醒民众对抗战的集体记忆。与此同时,除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官方借助网络媒介策划推出抗战胜利纪念专题,为新时期的抗战集体记忆建构定下基调。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别是web2.0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介下官方和精英建构集体记忆的单向渠道被打破,社交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公众利用开放的话语权也加入到抗战的集体记忆书写之中。网络媒介环境中抗战的集体记忆建构呈现出官方和民间两个记忆建构场。本文结合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以“谁的记忆”“如何记忆”“记忆什么”“记忆归因”为研究思路,对网络媒介下官方和民间两个记忆场对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并尝试探究两个记忆场建构抗战集体记忆不同图景的原因所在。  论文的主体部分包含三大方面:绪论、正文和结语。  绪论部分阐明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是对集体记忆和媒介记忆的概念介绍,并对集体记忆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了媒介技术发展对记忆书写的影响,分析网络媒介环境下集体记忆建构在“谁的记忆”和“如何记忆”问题上的变革,为后三章对官方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络媒体对抗战集体记忆建构的内容和原因分析提供研究思路;第二章选择人民网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专题作为研究网络媒介中官方记忆建构场的代表。在记忆形式上,分析其如何利用网络媒介的全媒体优势建构抗战集体记忆,并通过对纪念专题中的栏目和文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文本分析,归纳出了官方媒体建构抗战集体记忆所选择和突显的记忆主题。第三章分析了在以论坛、微信、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络媒体上,抗战集体记忆的建构形式和大众介入记忆书写后对官方抗战记忆的影响。第四章分别对官方和民间抗战集体记忆建构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语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反思。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和优势,做好大学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尽快
早期传播学的SMCR模式即信源-讯息-信道-信宿,阐明了传播的核心概念,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和理论构建,陆续有学者根据传播过程建构起不同的传播模式,如:“直线模式”、“循环和互动模
本文在媒介的话语实践层面上,在梳理大众媒介出现以前的童年观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成人对儿童/童年产制出的一整套叙事体系,以及这一叙事的手段、模式和内在机制。依据这样的思
本文在对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旅游景区规划的背景 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具体规划方法,以期为该项旅游景区规划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提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建议.
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三峡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少岚、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武汉大学原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郭学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副院长刘其泰
佛教是世界三大创生性宗教之一,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佛教文化与儒家、道家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人间佛教将
全媒体时代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物,接触政治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和便捷,其中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媒介展现了网络问政的双向政治传播行为,有力的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进程,而在这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区基层管理的重要性尤为凸显.针对目前社区存在问题,提出将社区各要素看做一个有机整体,并针对其发挥的效能形象化为各个身体的组成部分,提出社区营
自2004年至201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文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风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详细部署,然而中国的乡村在急速“城镇化”过程中,
本文以“社会转型期的新闻寻租现象研究”为题,主要论述了新闻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历史变迁,并且通过分析新闻寻租现象对社会的危害来寻找规范这种行为的方法。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