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对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起着关键作用。钉螺的孳生和分布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植被是钉螺孳生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因而研究植被与钉螺分布的关系对丰富钉螺生态学、钉螺的控制及血吸虫病的防治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为阐明鄱阳湖区洲滩植被分布与钉螺孳生的关系,了解两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本研究自2005年春季至2006年秋季间,选择了鄱阳湖区圩垸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余干县府前村及长江洲、新东村及湛公湖洲、南昌县玉丰村及扇子洲、进贤县罗家村及牛洲为研究点,采用同步同点的方法实地较为详细地调查了各研究点的圩垸内外植被种类、高度、盖度、多度、频度、生活强度和钉螺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与植被的分布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还采用了3S技术,以地面实地调查的钉螺和植被资料结合空间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对鄱阳湖洲滩钉螺孳生地的分类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圩垸内外植被差异明显。圩垸内植被种类多杂,分布无明显规律,未查见钉螺。垸外洲滩植被发达,覆盖面积大,群丛明显,植被分布和洲滩地势高低关系密切,呈不规则环带状或片状分布特点。根据高程不同,洲滩植被可分为3种类型地带。高高程地带植被种类较多,但覆盖度较低,长势一般,以狗牙根和牛鞭草等相对耐旱的群丛为优势,伴生种多。中高程地带植被种类较为单纯,以灰化苔草或虉草、南荻占明显优势,伴生种少。低高程地带植被较少,以刚毛荸荠、水蓼或蓼子草等群丛为优势,植被组成种类简单,伴生种少。各洲滩植被优势种类突出,苔草、南荻等群丛是洲滩上优势植物。洲滩上钉螺分布呈“两线三带”特点,主要分布在15~17m中高程地带,与洲滩植被类型关系密切,钉螺密度高的地方多有苔草或南荻分布。植物优势群丛苔草、南荻、虉草覆盖度与钉螺密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曲线方程分别为:Y_c=-82.933+3.920X_c-0.031X_c~2;Y_m=13.890+1.166X_m-0.012X_m~2;Y_p=-76.677+4.003X_p-0.033X_p~2。表明钉螺密度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升高,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钉螺密度反而呈下降状态。低高程和高高程地带无钉螺分布或是钉螺分布十分稀少。研究结果提示鄱阳湖区洲滩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受温度、湿度、水位、土壤、光照、地势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作为水陆两栖的钉螺的生存和繁殖亦和这些环境因素关系密切,从而表现出洲滩上植被分布和钉螺分布的密切关联性,以及圩垸内外植被和钉螺分布的明显差别性。对进贤县牛洲春秋两个不同季节的调查结果显示显示,在不同季节,洲滩上各高程的植被类型、高度、覆盖度和频度都有所变化,钉螺孳生地也随着植被的改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春季钉螺主要分布在中高程,秋季钉螺主要分布在中高程和低高程。z本研究采用“3S”技术对TM卫星遥感图像的不同通道进行的图像合成,可清楚地分辨出地表的物体,并对鄱阳湖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钉螺孳生地和草洲进行了分类。洲滩环境可分为水体、沙地、沼泽植被、湖滨低滩草甸植被和湖滨高滩草甸植被5种类型,其中3种类型可用于表述洲滩植被。TM卫星遥感图像分析分辨的3种草洲植被类型是:易于钉螺生存的湖滨低滩草甸植被、钉螺稀少的沼泽湿生植被和湖滨高滩草甸混合植被。遥感分析还从空间上验证了钉螺“两线三带”的分布规律,钉螺孳生地主要分布在湖滨低滩草甸植被区域。因此,植被特征与钉螺分布的地面资料叠加到聚类分析后的遥感图像中,能清楚、准确、快速地了解并掌握钉螺孳生地的情况。本研究为钉螺生态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对鄱阳湖钉螺生态的认识。期望有助于钉螺和植被等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有效改进,对控制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控制、消灭钉螺产生有益的作用,推动湖区血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