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干扰的预测方法和抑制手段已成为电磁兼容方面研究的重点。预测外施电磁场对传输线的电磁干扰时,传统的测试需要高昂的试验成本,一种新的辐射敏感度测试方法需要被提出。然而,为了降低后期整改的成本投入,解决由串扰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为此,以多导体传输线为研究对象,本文展开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分别建立无外施电磁场和存在外施电磁场激励传输线的电磁干扰预测模型即串扰模型和“场-多导体”耦合传输线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法或软件仿真法获得电磁参数并结合传输线的终端边界条件求解端口负载所遭受的电磁干扰;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影响电磁干扰的因素。然而,对于传统的“场-多导体”耦合辐射敏感度测试的高成本问题,可利用外加一根平行于传输线且两端都接有一定幅值相位信号源和特征阻抗的干扰线来代替外施电磁场来解决;在电波暗室里搭建实验测试平台,进行相关特性的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这种新的代替测试方法是有效的。同时,为了抑制较严重的电磁干扰,可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根据传输线端口的负载阻值大小,在干扰线和受扰线间施加RC微分或RC反相抑制电路;另一种是对传输线端口的电压关系进行奇异值分解,根据分解得到的矩阵关系,在传输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添加相应的抑制消除电路模块;通过实例仿真和实验对比,验证远端串扰抑制消除手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电磁兼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