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教育部印发了以素养为导向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以课程标准为据,并结合近年相关研究成果编写教材。2019年9月,两个版本的新教材开始分批次投放在全国各地,各省市教育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教材是高中化学课程物化形态与文本素材之一,是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是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因此对新教材进行评价具有极大的时效性和实践意义,而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是教材评价中的重要部分。该研究对已正式投入使用的鲁科版和人教版的化学必修教材内容(2019年版)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从内容分布和认知维度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定量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教材修订、教师教学、课程标准的完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两版本新教材与课程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2)在重点分布上,三者重点突出,但新课标中“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在理解水平上的知识为主重点,“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在理解水平上的知识为次重点,而两版本新教材正好与之相反;(3)在内容分布上,三者大体一致,但新课标中“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主题内容占比最高,“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占比第二,而两版本新教材则与之相反;人教版新教材在“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内容占比高于新课标;(4)在认知维度上,总的来说,三者各认知水平占比基本一致,但两版本新教材在“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主题的认知要求都略低于新课标,在“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主题的认知要求都略高于新课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教材编写可进一步优化;(2)教师可基于课程标准发挥教材的功能;(3)一线教师要重视课程标准的指导功能;(4)促进一致性评价机制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