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看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百年来在遭受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之后产生的重大课题。伴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推进,这个复杂问题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出来。林毓生作为新一代的海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既是殷海光、哈耶克乃至史华慈的高足,对于先师门政治思想和研究中国问题的方法和成果有一定的继承,又有了相对意义上的创新:在批判五四全面反传统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法治和多元社会构建”的理念,为传统与现代化的接榫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能。绪论中笔者主要阐释了选择“林毓生政治思想”作为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另外,通过对海内外林毓生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可深入了解林毓生政治思想研究现状,也进一步了解林毓生政治思想的意义与局限。任何人物思想的形成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笔者从林毓生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的叙述出发,深入挖掘了林毓生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对林毓生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梳理和剖析,从政治学的视角阐释了其理论来源:奇理斯玛权威理论;波兰尼的支援意识理论;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殷海光的自由主义思想。林毓生政治思想的形成是从深刻反思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开始的,林氏揭示了五四反传统主义的根源,即王权主义的解体和传统的滥用以及籍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大行其道。这部分实际上是林毓生自由主义政治思想认知层面上的基础。在这种思想认知的基础之上,林毓生较为辩证地看待传统与现代化的实际关系,这是与前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不同的。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社会中强大的“卡理斯玛”权威和“支援意识”,而这种权威和意识是从传统中来的,也即现代化的实现须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林毓生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有两个主要路径。一是内在理论维度的“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包括对中国人文的重建,重新确立奇理斯玛权威,培育波兰尼“支援意识”,以及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出发点、运作步骤和实际操作等等。二是外在实践维度的“法治和多元社会建设”。这包括法治下的自由与民主、发展现代民间社会与培育公共性格等。通过法治和多元社会的建设,反相促进现代化的推进与实现。本文认同了林毓生政治思想的价值,即超越了道德热情与科学研究矛盾的藩篱,突破了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立,提供了传统现代接榫的理论和实践方案;也指出了林毓生政治思想存在对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判断存在问题,创造性转化思想存在理论现实困境等局限。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借鉴林毓生政治思想的有用之处,从传统中吸收更多的养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的生面。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才能使得传统文化中国的优秀元素为我所用,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