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林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以及经济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人工林的迅速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缓解了社会的需求,但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制约了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地域的主要人工造林树种,同时也是荒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本文以川南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替代法”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态有机碳、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川南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的改造和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的人工林经营管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8.2~16.43g/Kg之间,其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P<0.05),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2)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变化一致,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与易氧化碳两两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颗粒态有机碳与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总体趋势是POC/TOC>ROC/TOC,且随着林龄的增加也体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形式。(3)不同林龄土壤风干性团聚体组成比例按照粒级从大到小排列呈现“V”字形分布。0~20cm土层以>5mmm风干性团聚体所占比例最高,变化范围为25.3%~41.33%,显著大于其他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P<0.05);20~40cm土层波动变化较大,M3、M37和M40>5mm团聚体所占比例最高,显著大于其他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P<0.05),M5、M8、M14和M31团聚体以<0.25mm所占比例最高,显著大于其他粒级团聚体所占比例(P<0.05)。马尾松人工林0~20cm和20~4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以<0.25mm粒级最高且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粒级的降低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0~20cm土层中0.25~0.5mm和<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所降低;20~40cm土层中相同粒级大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其所占的比例有减小的趋势。(4)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林龄及粒级大小的变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各异,团聚体有机碳并未随着林龄的增大或团聚体粒级大小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但团聚体有机碳总量表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林龄不仅影响着土壤碳含量,而且影响着土壤团聚体韵分布特征,对有机碳的固存能力方面也有重大影响。在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中应当针对不同生长期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加强生长旺盛的中龄林的管理,可以有效促进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的固定。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B&R控制器与RX机械手 德国的REMAK公司是机械手和机器人系统的制造商。长期以来,该公司在各种机械手系统(如RX10,20,21和30)中,采用了B&R控制器。 RX机械手用于注塑机的塑
在强光环境条件下,植物吸收光能会超过光合能力,这部分光能不能用于光合电子传递而主要以热的形式耗散。玉米黄质能够帮助植物释放多余的能量,减少自由基的形成,抑制了光氧化,起到
本文以森林水文学为理论基础,从森林水源涵养的角度运用生态定位研究方法,在松花江干流,以方正县高楞林业局为观测点,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红松人工林、山杨水曲柳林、落叶松水曲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该病害1982年传入我国,到目前已扩散到我国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造成成片松林枯死。在我国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inus mas
本文以天然林区、靠近天然林的人工林和远离天然林区的人工林(油松和刺槐)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淳化县三个不同地区的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