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居无定所,食无保障,主要靠沿街乞讨的方式获取钱物来维持基本生活。虽然在当今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广、所含种类多,但是流浪乞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他们不能发挥他们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且还会给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影响社会秩序、延缓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等。所以,研究如何对这部分人进行救助,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当前社会各部门对这部分人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再加上政策也不够完善,工作的方法比较简单而且效果不好,导致这些在城市中流浪,或者乞讨的人员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本研究以笔者在实习中开展的一个接触到的一位求助者为对象,从赋权视角出发,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案主开展具体的介入活动,主要针对案主的认知层面对案主赋权,在此过程中运用非反思性治疗的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等技巧了解案主的内心,设计服务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逐步使案主的认知层面产生变化,帮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缓解贫穷带来的精神重压,使她认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中立足。本文总结与反思笔者对流浪乞讨者开展的实务工作,评估个案成效。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乞讨救助的实务经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城市流浪乞讨救助拓宽了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将来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其他领域的本土化拓展及其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