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城市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及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人们愈来愈追求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近年来,为满足大众需求,各大城市大兴地铁工程。我国地铁施工主要采用盾构法,盾构法施工不同于其他施工方法,其施工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且对邻近结构物及地下管线设施影响小。然而,地铁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侧穿或下穿邻近桥梁和建筑物桩基,这给邻近桩基带来安全隐患。国内外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垂直桩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及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人们愈来愈追求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近年来,为满足大众需求,各大城市大兴地铁工程。我国地铁施工主要采用盾构法,盾构法施工不同于其他施工方法,其施工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且对邻近结构物及地下管线设施影响小。然而,地铁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侧穿或下穿邻近桥梁和建筑物桩基,这给邻近桩基带来安全隐患。国内外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垂直桩基,对于倾斜桩基的研究较为匮乏,且对于桩基加固措施的研究也较为缺少。本文以天津地铁3号线某区段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及实际工程数据,结合有限元法对天津地铁3号线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桩基对盾构参数的敏感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成果如下:(1)查阅和收集有关天津地铁3号线工程资料及实测数据,并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根据实际工程建立桩-隧道-土三维模型,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参数的准确性;(2)研究盾构施工对群桩及不同倾角单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后排桩的遮拦作用要强于前排桩,且横向后排桩强于纵向后排桩;单桩倾角在0~10°之间时,其内力及侧摩阻力与直桩十分接近;(3)隧道埋深与桩长比值m≤0.9时,随m增大中性点逐渐下移,上部负摩阻力逐渐减小,下部正摩阻力呈增大趋势。m=0.9时,摩阻力达到最大。m≥1.2时,桩身受较小正摩阻力作用;(4)通过正交实验法对盾构施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各参数对测点横向位移影响显著程度为:桩洞距S>注浆压力注>等代层弹性模量E>掌子面压力掌>等代层厚度;(5)注浆加固深度取1.25倍隧道中心线埋深为宜,沉降加固效果可达66%;对于隔离桩加固措施,桩长对隔离效果影响最大,建议隔离桩桩长取1.75倍隧道中心线埋深,桩间距为3倍桩径,桩洞距取1m。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市政桥梁向着新型、轻质、美观等方面进行发展,大量异型拱桥的兴起对桥梁群桩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异形拱桥需借助墩台和基础来抵抗较大的水平推力以免在服役期发生局部缺陷甚至破坏,因此需重视对群桩基础水平承载性能研究。群桩基础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桩顶内力分配情况复杂,且影响群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避免群桩基础在服役期间产生过大位移影响异型拱桥拱圈线型以
由于环境和荷载作用,沥青路面在服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微细观缺陷,进而影响使用寿命。目前针对集料表面和沥青胶浆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以下简称ITZ)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涉猎不多,缺乏对沥青混合料早期性能衰减行为和规律的准确认知。通过微观力学性能试验和定义沥青路面非显性结构完整性(invisible structure integrity,以下简称ISI)的基本
汶川大地震后的震害调查显示,横向挡块与主梁间的碰撞现象十分普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多跨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受损严重。现有研究表明横向碰撞效应和挡块自身特性对桥梁横向抗震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但过去抗震设计中挡块大多被视为构造措施,未明确其在不同抗震体系下的合理参数设计,深入研究地震作用下多跨连续梁桥横向碰撞效应及损伤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结合已有研究,以我国典型多跨连续梁桥为基准
随着环境保护、高效快速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要求愈发严格,桥梁施工采用预制拼装形式因工期短、交通和环境影响小、成本低的特点而被推广使用。桥墩是梁式桥的主要承重和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中极易发生破坏。目前,桥墩的预制拼装施工技术的应用仍较有限,且大多应用于低地震烈度区域,制约其在中高烈度区应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抗震设计理论不够完善、抗震性能尚不明确。预制拼装桥墩的接缝是其薄弱位置,接缝连接构造能否形成可靠的传
桥梁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损伤,轻者会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重者将直接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结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并开发一系列损伤识别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悬臂梁和简支梁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和固有频率为基础,结合模式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梁结构裂缝损伤模式识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
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自愈合能力以及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采用表面能理论量化沥青与集料黏附性的基础是准确测量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沥青与集料表面能测试方法中,插板法与蒸气吸附法虽有自动化程度高、结果准确的优点,但仪器价格昂贵使得试验资源稀缺。相比之下静滴法可分别用于测试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简单易行,价格适中,可用于推广普及表面能理论在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中的应用。但是静滴法试
随着建筑材料的创新和发展,工程领域对于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混凝土材料延性差、易开裂、抗拉强度低等性能缺陷亟待改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纤维是改善混凝土抗裂性和韧性的高效增强材料,但是在种类繁多的纤维中,聚丙烯纤维不仅改善了混凝土材料作为脆性材料的弱点,更是展现出优越的抗裂性能。因此近几年,聚丙烯纤维作为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混凝土抗裂剂,广泛运用于桥梁、隧道、路基、水坝等大型工程
保神高速(保康~神农架)在长大隧道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和运营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隧道内热拌沥青路面施工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高温、沥青烟以及粉尘;(2)沥青具有可燃性,在隧道中使用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因此,结合保神高速所面临的问题,对隧道温拌阻燃抑烟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了三种典型的温拌剂LQ 1102、TEGO 168、LX 450,两种典型的阻燃抑烟剂AP 4
为了满足跨越宽大河流以及海湾的需求,悬索桥向更大跨径发展,多塔悬索桥应运而生。多塔悬索桥相对于传统两塔悬索桥可以显著减少锚碇、主缆、桥塔的工程量,减小工程造价,成为了桥梁设计师们所青睐的桥型之一。多塔悬索桥因多了数个中塔而表现出与传统两塔悬索桥不同的力学行为,而目前多塔悬索桥的设计建造经验尚不完备,因此有必要对多塔悬索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汉江上一座三塔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对多塔悬索桥的若干关键
服役期间,路面沥青混合料在在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持续发生老化。老化被认为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键因素,老化后的沥青路面具有更大的刚度和更好的抗车辙性,但由于脆性增加,路面更易产生疲劳开裂。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研究时,不能忽视老化作用对其性能造成的影响。沥青路面在持续老化的同时,还具有非均匀老化的特点,使得老化后路面动态模量沿深度方向出现非均匀分布。动态模量作为沥青路面设计和评价中重要的性能参数,分析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