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今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衔接的整体,人才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时间,“教育国际化”成为了高等教育界极力追捧的“宠儿”,各高校纷纷制订国际教育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学校间原有的文化、传统和体制等方面的差异,院校在课程设置、资源开发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受到了诸多限制,使得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推进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借助其在国际教育交流上的丰富资源和广泛渠道,联合国内外院校和国际教育专家共同研发了国际合作项目,即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ISEC项目是面向更多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化教学改革项目。从2012年推行至今,ISEC项目以其新型的教学理念、先进的课程体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以及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所引进。从院校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给院校带来了改革的新动力。但是由于项目实施时间尚短、师生对教学理念理解不透彻、对过程性评价的量规操作不熟练等原因的影响,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项目的优势发挥得不容乐观。因此,本文以ISEC项目为研究主题,以代表性院校包头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以ISEC项目的教学理念为切入点,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ISEC项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可以为ISEC项目相关管理人员改善管理和ISEC项目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对ISEC项目的总体介绍,包括ISEC项目在全国的推行情况、ISEC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分体系、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几大方面。第二部分,对ISEC项目教学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挖掘ISEC项目教学理念所依托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深入教学一线调查ISEC项目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大笔墨对ISEC项目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生关系等多个维度一一对比,以突显ISEC项目的特色和优势。最后,宏观上对ISEC项目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本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