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现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中,笔者首先对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所应包含的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从公司治理结构、独立性保证、制度建设、外部环境等四个角度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理论逻辑分析。在实证分析中,笔者从投资者利益保护、与管理层关系、经营业绩、外部环境等四大方面,全面实证分析独立董事与股东财富变化、信息披露、分红派息、关联交易、公司违规、管理层变更、管理者薪酬、股权结构、企业领导结构、经营业绩、企业性质、地区等因素的关系,比较全面地认识了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总体认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相当的作用空间可以挖掘。 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规定的国际比较后发现,一项制度的适时改良是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加大力度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本土化改良是我们的现实选择。 从理论逻辑分析可知,一元制和二元制公司治理模式的冲突、一股独大和国有产权代表缺位的畸形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定位变异、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不足、独立董事独立性难有保证、复杂的外部环境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削弱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甚至可能使其处于失效的状态。评价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应主要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情况、与经营管理层的相互制衡作用、提升经营业绩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内容。 在独立董事制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在2002和2003年度,市场对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事件的反应并不强烈,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对提升股东财富、降低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资金被占用和对外担保的概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类专门委员会在实施监督、防范上市公司违规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独立董事规模和独立董事薪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上独立董事在防范公司违规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在独立董事制度与经营管理层方面,实证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薪酬、独立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