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cerebral artery,FTP)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06名。根据FTP是否存在分为FTP组和非FTP组,评价FTP组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DWI)检查判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cerebral artery,FTP)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406名。根据FTP是否存在分为FTP组和非FTP组,评价FTP组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DWI)检查判断梗死区域,依据不同动脉供血区进行分组,评价FTP与不同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再根据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试验,将发生于后循环的急性脑梗死分为近端梗死组,中端梗死组以及远端梗死组。分析FTP同后循环不同区域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根据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分析FTP同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最后使用spss2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是否为FTP组、不同梗死区域、不同梗死严重程度的样本进行差异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差异性分析中得到相关影响因素后,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本研究所收集的406名患者中,伴有FTP的患者有136人,占33.5%。其中伴有双侧完全型FTP的24人,占17.6%。伴有单侧完全型FTP的36人,占26.5%。伴有双侧部分型FTP的12人,占8.8%,伴有单侧部分型的FTP64人,占47.1%。2.是否伴有FTP对于梗死病因学分型有统计学意义(χ2=6.852,p=0.009<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FTP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比例77.21%,明显高于非FTP组的比例64.44%。非FTP组中小动脉闭塞型的比例35.56%,明显高于FTP组比例22.79%。3.梗死分布对于是否伴有FTP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8,p=0.003<0.01),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椎基底动脉(vetebrobasilar artery,VBA)组中双侧FTP的比例53.5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6.47%。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组中单侧FTP的比例82.67%,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3.53%。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组中单侧FTP的比例81.82%,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3.53%。同时梗死分布同完全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complete 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c FTP)和部分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artical 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 FTP)分组无统计学意义。4.是否伴有FTP对于中部及远端梗死分组有统计学意义(χ2=3.917,p=0.048<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发生在后循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远端梗死组FTP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部梗死组FTP的比例。5.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对于是否伴有FTP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p=0.029<0.05),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中重度梗死组中双侧FTP的比例为39.02%,明显高于轻度梗死组的比例21.05%。轻度梗死组单侧FTP的比例为78.95%,明显高于中重度梗死组的比例60.98%。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侧FTP和双侧FTP为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ratio,OR)1.5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9~2.031,p<0.05;OR 5.553,95%CI2.625~11.747,p<0.001);同时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同c FTP和p FTP分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FTP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双侧FTP是VBA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单侧FTP是MCA和ACA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3.双侧FTP和单侧FTP是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FTP的存在可能加重急性脑梗死的病情。4.FTP可能增加了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远端梗死的发生几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浆Galectin-3与急性脑梗死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及同期非脑梗体检患者104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两组血浆Galectin-3水平。收集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IHSS评分≤3)及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NIHSS评分>3),按照TOAS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收缩速度和位移时间指数对脓毒症患者膈肌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诊收治的59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1:1比例匹配原则随机招募了59例同一时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就诊后24小时内完成床旁超声检测,分别采集平静呼吸和深呼吸两种状态下的超声数据:(1)膈肌位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与单发磨玻璃结节在临床基本信息、病理学分型以及高分辨率CT下的影像学表现上的不同,进一步阐述磨玻璃结节的临床特点。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胸外科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3名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根据磨玻璃结节数量的不同分为多发结节组和单发结节组。其中多发结节组包括患者58名,131
目的:探讨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人群中,以BMI进行分组,通过均衡三组混杂因素,观察三组人群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的转归情况,进一步分析去脂体重指数(FFMI)、体重指数(BMI)与脂肪体重指数(FM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影响及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辽阳市中心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患者BMI水平分为3组(18.5
目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在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UACR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因分型、病情严重程度、短期预后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一时期的10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第二日晨起检测UACR,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
目的:脑血管损伤是创伤性脑损伤(TBI)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血管结构破坏、功能减退参与了TBI的发病、发展及损伤修复过程,并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表现为脑血流改变、出血、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等。急性脑外伤后,脑损伤部位的血管网络减少和血管复杂性下降,然而这些研究均集中在急性期的脑损伤中心区域,对于恢复期及损伤周边区域的脑血管变化研究甚少。脑血流是评估脑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大多数脑外伤患者在TBI后
目的:探讨单侧肾脏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之关联的危险因素。对比不同危险因素对经皮肾镜手术后出现SIRS的严重程度的影响,为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尽可能避免SIRS的发生、改善临床术后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围手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把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依次划分,分别为实验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立即使用缺血适应治疗仪)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采用NIHSS评分、m RS评分、BI指数三种评估方法评价立即入院时和诊治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不断改善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不断改善程度以及神经功能不断的恢复
目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three,NLRP3)参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NLRP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探索血清NLRP3水平与TOAST分型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深入探究其与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