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11—7油田流三段特低渗储层成因机理及有利储集带预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的涠洲11-7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中部坳陷的涠西南凹陷,发育于中、新生代,包括涠洲11-4N区块、11-7区块及11-8区块三大块含油气区。流沙港组主要含油层段为流一段和流三段,流三段地层厚度180-280m,储层厚度140-200m,深度2700-3300m,初步可分为4个砂层组。流三段为始新世湖盆扩张时期,水进体系域充填,以扇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主要物源供给方向位于涠西南低凸起以东,区内物源供应多变,沉积相类型复杂,储层质量差,物性在纵向上和横向上表现出强非均质性,基于录井、岩心、粒度、薄片、压汞实验资料分析,得出流三段岩性类型多样,粗粒岩性常见,分选偏差,颗粒磨圆介于次棱和次圆之间,反映近源快速沉积为主。流三段储层渗透率基本在10—0.1毫达西之间,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储层之列,不同的岩石相类型对渗透率的影响远大于对孔隙度的影响。总体上从粉砂岩-中细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渗透率依次增大。但从渗透率的分布范围上可知:中细砂岩的渗透率的跨度大,从致密级别至中渗或者高渗级别,非均质性强烈,其他岩石相类型的样品均为低渗与特低渗级别。流三段喉道中值半径R50在0.056-1.72μm之间,平均为0.51μm,均为细喉。根据压汞曲线及喉道半径将孔隙喉道划分为四类,物性特征大致对应于本文划分的四类流动单元。流三段特低渗透储层明显受到成岩作用影响,影响机理复杂,本文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储层成岩现象丰富,常见的为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类型。储层已进人深埋藏环境,主要处于晚成岩B期,镜质体反射率值为一般为2%左右,有机质已处于高成熟阶段,储层压实作用强烈,碎屑颗粒之间为线—凹凸接触,I/S混层大量向伊利石转化。基于地层埋藏史,利用Scherer压实公式及不同时期的胶结、溶蚀孔隙量计算,恢复了流三段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在42.5Ma(流三段地层处于1200m左右)之前地层处于快速埋藏阶段,压实作用是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从30%迅速下降至22%左右;在42.5Ma至36Ma(流三段地层处于2300m左右)期间,受成岩释放流体改造,溶蚀段孔隙度回升明显,比正常压实曲线上升3.2%左右,20 Ma至今流三段地层沉降趋于平缓,晚期碳酸盐及石英次生加大再胶结,使得深部储集层岩石孔隙度又继续下降。结合孔隙演化历史分析,基于测录井资料、岩心、薄片、粘土矿物、地层水、埋藏及温压等资料,详细从沉积物源、沉积相带、岩石组分和构成、成岩作用、孔隙流体介质、埋藏与温压方面重点剖析了本区特低渗储层的成因机理,流三段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少量岩屑石英砂岩,岩石碎屑颗粒间填隙物含量高,呈不均匀分布,平均高达18.94%,杂砂岩比例高,可达16.2%,说明成分成熟度低。涠洲11-7油田各井沉积物中花岗岩与变质岩屑含量普遍较高,低变质的千枚岩、泥板岩、云母片岩及闪长片麻岩等花岗岩与变质岩岩屑抗压性差,本区发育的多晶石英岩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从碎屑岩组分颗粒构成上看,其分选差,不论是砂岩还是砂砾岩,其颗粒的磨圆度均介于次棱和次圆之间。从岩石组构上看,本区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由Φo=20.91+(22.9/So)计算得到的初始沉积物孔隙度只有28.9896左右,与高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的砂岩相比,初始沉积孔隙度相差10个百分点,储层发育先天条件不足。从沉积初期开始至今,储层段接受强烈成岩作用的改造,是储层物性发育差的后天因素。其中39-46Ma埋藏期是储层压实破坏孔隙最重要阶段,本时期地层处于快速沉降埋藏阶段,由于地层上覆压力快速增大,机械压实效应强烈,由Scherer压实公式计算得到孔隙度迅速下降8.8%,孔隙破坏严重。从沉积初期(62Ma)至现今埋藏阶段,压实破坏的孔隙度平均占据了8596左右,胶结破坏15%左右,流三段储层绝大部分样品属于中强压实-弱胶结成岩相。可见在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占主导地位,是控制孔隙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涠西南凹陷地温梯度高,可达4.12℃/100m,晚成岩B期高地温环境下成岩流体活跃,但经地层水分析得知本区流三段地层属于封闭性成岩环境,地层孔隙流体活动范围局限,溶蚀改造储层程度有限,储层呈现出特低渗特征。在储层特征和成因研究基础上,利用Elman神经网络程序对单井流动单元进行解释,结合试采资料,研究了不同流动单元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储层产能的关系。确定了流三段储层A、B、C、D四类流动单元,流三段主要是以较差的C和D流动单元类型为主。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渗流性能参数差别明显,射孔井段内A类与B类流动单元构成比例较大的井产能高,而C、D类流动单元构成比例较大的井单井产能低,低渗透油藏储层产能与流动单元有密切关系。最后,通过主力储集砂体沉积微相、砂体非均质展布特征、流动单元、含油性测井解释的分析评价,并结合现场试油等不同尺度资料对涠洲11-7油田相对高产能区进行了预测。流三段Ⅰ油组相对高产能分布区主要为WZ11-7-2、WZ11-8-2、WZ11-8-1井区一带;Ⅱ油组相对高产能分布区主要为WZ11-4N-1、WZ11-7-2及WZ11-8-1井区一带;Ⅲ油组相对高产能分布区主要为WZ11-7-2及WZ11-8-1井一带;流三段Ⅳ油组相对高产能分布区局限于WZ11-7-1及WZ11-8-2井一带。流三段Ⅱ砂组与Ⅳ砂组有利储集带发育良好。
其他文献
原油蜡沉积是影响含蜡原油管道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预测含蜡原油管道的蜡沉积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在本实验室原有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普适性蜡沉
下二门下层系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对这一地区认识的逐渐加深,以往油藏描述工作远不能满足现在开发工作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增加水驱采收率,提高油
充气欠平衡钻井工艺的核心是井底压力的控制,由于MWD不能在可压缩流体中使用,其井底压力主要通过水力学计算软件来获得。充气钻井的多相流循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含气
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全国各大油田相继开发了水平井采油技术,水平井生产能力强,泄油面积大,其生产管理技术不断完善,为油气开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众所周知,油
军事新闻的无意泄密,容易引发另类解读,甚至被人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军事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增强保密意识,从无意泄密行为的主要表现入手,切实阻断可
钻井泥浆当量循环密度,即简写ECD,是控制压力钻井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参数,尤其在深井及超深井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提供较准确的ECD是控压钻井成功实施的关键,为实现钻井
使用状态方程对热力学参数进行相平衡计算,确定混合物的相态与组分,准确提供地层石油气液相平衡数据,帮助较快掌握产油井产出石油的物理特性及相态变化规律,适应低渗透凝析气
铁路扣件是将钢轨固定在轨枕上的部件,采用日益兴起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代替人工完成扣件自动检测,已成为铁路维保部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扣件检测
产品创新方案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阶段,其特点即是创新,在产品创新设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TRIZ理论是发明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在产品概念设计的过程中,TRIZ方法
低渗透裂缝储层是中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重要类型,在中国石油储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这类油藏中裂缝的渗透率高,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流,导致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