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尧尔忽洞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黑色岩系金矿床中的典型代表,该矿床规模大,但品位低,2013矿区详查报告显示该矿床平均品位仅为0.82g/t,而探明储量高达148.5t,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堆浸型金矿山。通过对浩尧尔忽洞金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研究,综合地质现象、主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稀土元素等各方面的特征,揭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地层,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含矿建造,因岩浆侵入而使金富集成矿。(1)浩尧尔忽洞金矿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的黑色碳质浅变质岩,被海西期基性—中基性岩浆侵入,受岩浆岩、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共同控制。矿体位于浩尧尔忽洞向斜两翼的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一段和二段,具有地层层控特点,金矿化于碳质板岩的板理面、节理面上。(2)地质地球化学剖面调查发现,微量元素Au、Ag、As含量随剖面变化规律明显,均表现出越接近侵入岩体,含量越高,尤其Au元素在侵入岩脉间的含量剖面上,靠近岩脉的样品金含量明显偏高,有些可以达到工业品位,表明金的富集成矿与中基性脉岩有一定的联系。(3)分别对侵入岩体、围岩、矿石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显示,矿体Au与尾晕元素负相关,侵入岩体Au与尾晕元素正相关;聚类分析划分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与碳质板岩的成矿指示性元素吻合一致,说明成矿元素可能来自黑色岩系。(4)利用主微量、稀土元素数据,综合投图分析认为,浩尧尔忽洞金矿床的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弧,水质呈弱酸性。(5)矿床的形成过程为中元古代基底沉积,形成初始矿源层;新元古代-石炭纪晚期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含矿建造;测年数据显示成矿年龄与海西期岩浆侵入属同一时期,由于岩浆的侵入,最终富集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