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鄞县在唐宋时期作为明州的核心地区之一,它的发展开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本文通过对鄞县西部最为重要的两个水利系统——广德湖和它山堰水利系统及其关系的具体研究,探究唐宋时期鄞西地区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参与其中的中央政府、地方势力和一般民众的利益关系和相互博弈。围绕着鄞西地区的河湖水利研究,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鄞西地区水利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鄞西地区政区沿革、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鄞西地区内部和外部的水利环境作一简单介绍。鄞西地区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旱涝灾害多发,易受咸潮影响,因此鄞西地区修建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阻咸、蓄淡、灌溉。鄞西地区的水利发展随着外部浙东运河的兴起,以及鄞西内部典型的碶、堰、闸、水则等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走向完善。第二部分着眼于鄞西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水利工程——广德湖和它山堰。首先,总结出广德湖的兴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湖体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广德湖呈现出湖域面积不断缩小,湖体不断浚深,灌溉面积增加的趋势。广德湖作为一个鄞西北部的主要灌溉水源来源,对当地农业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两宋时期,人地水矛盾突出,在这场人地水矛盾的角逐中,以围湖造田而结束。而后从鄞西地区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水利工程它山堰入手,全面的了解鄞西地区水利系统的格局。文章从它山堰与鄞西地区南部的小江湖、仲夏堰水利工程入手,论述了它山堰水利工程在鄞西的重要性,并通过它山堰水利工程不断完善的沿革全面了解它山堰水利工程。第三部分主要是它山堰—南塘河水利体系与广德湖水利系统之间的联系,认为两个水利系统在当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人地矛盾的尖锐,它山堰的水利功能的不断完善,广德湖灌溉功能下降,导致鄞西两大水利系统的关系从平行到相交再到最后的替代。它山堰的发展、完善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德湖的最终命运,而且对于城址的变迁也有重大影响。它山堰的修建有效的阻挡了长期困扰鄞西人民的咸潮问题,使得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三江口地区成为中心城市的最优选择,鄞西地区的城市也在此契机下由上游向下游迁移。第四部分以鄞西地区水利社会为主题,反映了当时区域水利共同体的发展情况。广德湖的复废一直都是南宋讨论的,复湖派与废湖派有着自身的利益趋向,他们从湖泊被废开始,就不断讨论。而地方势力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群众支持,利用水利祠庙控制舆论,使得当地水利祠庙的被供奉者由对水利有功的人转变为废广德湖的地方大族。因此,在地方上,水利的选择是地方和中央上下联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