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和编辑出版家,他写过大量的与教育有关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在《倪焕之》里,叶圣陶通过对教员和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状态、学生的期望和追求以及学校生活各个方面的密切观察,提出了很多个人见解和主张。《倪焕之》就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体验和感悟,是他写过的教育类作品的总结,也是自身思想的投影。在叶圣陶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要养成正当的人,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成为社会的够格成员,国家的够格公民。叶圣陶认为教育中许多弊病的生成在于各个人不懂得做一个正当的人,要养成正当的人只有教育才能担当。在培养正当的人方面,要给儿童布置一个适宜的境界,让他们自己去长养。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开源教育。要实现开源教育,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改变“空瓶子的观点”,要明白知识是不可授予的,只能学生自己去求得,学生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得“真知识”;其次是我们要实现“主人翁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再次还要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要实现“不教”,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和谐的朋友关系。为此,叶圣陶认为教师要实施“爱的教育”,教师必须要有修养功夫,要明白自己从事教育的价值所在;要认识儿童,研究学生的性情,把握好学生的差异性;要对学生宽容,对待犯错的学生要“诚意感化”;要尊重他们,对他们亲切和忠诚。教育环境方面,叶圣陶认为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有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的首要职责就是构建这三种和谐的环境,尽可能适时地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我们研究历史人物教育思想的时候,总是要取其精髓之处借为今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处在于他认为读书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且是众多手段的一种;在读书的过程中,教本只是一种工具,教科书不过是诸多文字堆积出来的纲领,实际事物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室教授并不是最妥善的。这些观点对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有一定启示。叶圣陶用文艺作品诠释了他的这些观点。但文艺作品总有些主观的性质。我们探索小说中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些主观方面。《倪焕之》的主观性就在于叶圣陶“一切希望悬于教育”的主张,忽视了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不管是“精髓”方面还是“主观”方面,叶圣陶为中国近现代留存形象记录的贡献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在研究叶圣陶思想领域的时候也要重视文艺作品作为现代史料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