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XRD物相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及TEM精细组织分析及硬度测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Fe-0.88C-1.45Si-1.10Cr-0.45Mn-0.25Co (wt.%)钢贝氏体等温相变开始转变曲线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250℃等温处理下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尤其低温贝氏体组织)特征,探讨了低温贝氏体的形成机制。实验发现,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等温开始转变曲线的鼻温移向更低温度并且对应的相变孕育期缩短,两者的变化均不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变化。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同为250℃等温20min处理,虽然均形成由贝氏体铁素体亚条平行排列构成的束状贝氏体组织,但贝氏体组织的精细结构状态不同,突出的差别在于对应低温奥氏体化(如880℃),贝氏体亚条端部边界具有凸起结构,而对应高温奥氏体化(如1000℃),贝氏体亚条端部边界较为平直且呈现楔形结构。所观察到的束状贝氏体组织结构无论点阵常数、显微形貌及亚结构状态均不同于实验钢直接淬火获得的独立分布的针状马氏体组织,不能简单地以马氏体切变机制认识实验钢中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束状贝氏体铁素体的点阵常数、显微形貌等特征不同于铁素体及珠光体,因而也不能用扩散相变理论来说明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