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是复杂而多样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如皮损、自觉症状、舌象、脉象、全身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等,随着不同的皮肤病种及不同的个体各有其特殊的外在表现。中医对皮肤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如同其他疾病一般从整体观出发。认为皮肤病虽表现于皮表,其病因多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的偏盛或偏衰,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尽管各种皮肤病,各有其特殊的病因病机及症状,但必定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中医治疗皮肤病时,一方面针对皮肤损害做辨证,另一方面从整体检视,明辨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和所有相关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临证之时只要能掌握住这样的规律性,从整体观,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分型治疗。不论是多么复杂变化的皮肤病,都可经由这些法则所立方药达到良好的疗效。因此本文搜集并研究阴虚血燥型或血虚风燥型的各种不同的皮肤疾病的病例,拟定养血润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治疗法则,以当归饮子加味来治疗,并研究讨论其疗效。本研究的文献研究部份,第一章首先对传统医学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做一整体的回顾,内容包含一、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古今医家认为皮肤病的病因一如其他内科疾病般,不外(一)内因:即内伤七情,内发自脏腑,外形于肢体;饮食饥饱不节,房劳损伤。(二)外因:外感六淫,起于经络,发于脏腑;虎狼虫毒,金疮压溺等二种;二、皮肤病的辨证方法:皮肤病在辨证施治时,还是要依据舌、脉、症等客观指标反应疾病之根源,并如辨明其他内科疾病般,立法用药时需辨明致病的阴阳属性、与脏腑、气血、经络的相关性等之外。它的特殊点在于皮肤外在的表现是肉眼可见的,故察看皮损及患者的自觉症状如痒、痛、麻等感觉,便成为治疗皮肤病时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察查皮损则需细究皮疹的形态(如斑疹、丘疹、水疱、脓疱、风团、结节、鳞屑、糜烂、痂皮、溃疡、脓性分泌物等)、色泽(如白色、鲜红、粉红、暗红、暗黑、发黯或亮)、皮损的分布排列、数量的多寡等以明其病势;三、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从饮食而言,适当摄取营养,并掌握饮食宜忌,从生活及环境而言,注意起居不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及虫、兽毒物之袭,并注意环境卫生。七情方面,平日宜保持心情愉快,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勿过度,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或怠于运动等,均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对古籍古代医家治疗皮肤病的概况摘要举例,对于药物治疗及针灸、放血治疗法做简短的论述。其次对近代中医以针灸治疗皮肤病的文献回顾。最后对近代中医医家用当归饮子治疗皮肤病的文献回顾。第二章则探讨当归饮子出处,以及当归饮子及其他加味药物的方药分析。第三章临床研究部份,研究目的为以当归饮子加味治疗阴血虚燥或血虚风燥,兼有风热、或风寒、或挟瘀滞之多种皮肤疾患的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中医独特的诊病论治方法。本研究即为凸显辨证论治在临床诊疗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研究方法中详述研究对象是搜集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期间,和扬中医诊所之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之皮肤病患者80例。详细列出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治疗方法则以当归饮子加紫草根、丹参为基本方,偏寒者加桂枝;偏热者加金银花;热甚者加苦参根、黄连;阴虚甚者加黄精、玄参;瘀滞者加牡丹皮、茜草、赤芍;痒甚者加白藓皮、并加重蒺藜剂量。药品采用台湾省顺天GMP制药厂制造之浓缩科学中药粉当归饮子及其他加味药物,依患者年龄调整剂量,每天总剂量最少不低于10公克,最多不超过15公克。每天分三次,各于三餐后服用一次,以温开水冲服。每次给七日份药,每周覆诊一次,连续给药并按时服用药物,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并按规定服用药物二个疗程。于治疗二个疗程后总结疗效。并订定复发标准,对停止治疗后对所有研究中治愈、显效、有效患者,三个月内,每个月一次追踪观察。订定疗效评定标准,分四个层面:疾病疗效评定、主要指标疗效评定、次要指标疗效评定、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在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方面,对病名及性别统计、年龄分布状况、病程、治疗前皮肤症状分布轻重程度、治疗前中医证候病情轻重程度、以及治疗前发病期间使用药物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为治疗结果,(一)疾病的疗效评定方面,综合治疗效果评价搔痒程度、皮损面积、皮疹形态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共分为四级判定。其中痊愈者有22例,占总例数的27.50%;显效者有31例,占总例数的38.75%;有效者有23例,占总例数的28.75%;无效者有4例,占总例数的5.00%,总有效率为95.00%。(二)主要指标疗效有皮损面积疗效与搔痒程度疗效评定。治疗结果皮损面积的疗效:临床痊愈者有29例,包含来诊时皮损面积不足1个手掌面积的手足皲裂患者1例,有效率36.25%;显效者有18例,有效率22.50%;有效者有29例,有效率36.25%;无效者有4例,有效率5.00%,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结果搔痒程度的疗效:临床痊愈完全不痒者有38例,包含来诊时即无搔痒症状的手足皲裂患者4例,有效率47.50%;显效者有17例,有效率21.25%;有效者有23例,有效率28.75%;无效者有2例,有效率2.50%,总有效率为97.50%。(三)在次要指标皮疹形态的疗效方面,临床痊愈者有34例,有效率42.50%;显效者有11例,有效率13.75%;有效者有26例,有效率32.50%;无效者有9例,有效率11.25%,总有效率为88.75%。(四)中医证候的疗效评定则分为主证、次证疗效和总的评定。治疗前中医证候没有轻度者,中度者有55例,占总例数的68.75%;重度有25例,占总例数的31.25%。治疗后评价中医证候的总疗效,痊愈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2.50%;轻度者有76例,占总例数的95.00%;中度者有2例,占总例数的2.50%;没有重度者。治疗前中医证候主证的平均值为19.53±4.40,治疗后的平均值为5.19±3.28,治疗前后的平均差值为14.35±4.09,中医证候主证的疗效指数为73.45%。经t检验显示对主证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次证的平均值为12.19±3.66,治疗后的平均值为3.76±2.30,治疗前后总的平均差值为8.57±3.43,中医证候次证的疗效指数为70.26%。经t检验显示对主证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中医证候的平均值为32.13±5.66,治疗后的平均值为9.03±5.06,治疗前后的平均差值为23.10±5.84,中医证候的疗效指数为71.91%。经t检验显示对中医证候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上的意义。第五章讨论当归饮子加味的临床疗效,不但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更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最后将当归饮子加味对于中医证候和个别皮肤症状的疗效做分析比较的结果:临床观察症状治疗和中医证候治疗的结果,当归饮子加味的对于各皮肤疾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于中医证候的疗效总有效率为100%:对于皮损面积的疗效率为95.00%;对于搔痒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于皮疹形态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显示当归饮子加味对中医证候尤为显著;对皮损面积和搔痒程度的治疗具相等的疗效;对于皮疹形态的疗效就比较差。结论:皮肤病非仅只是”皮毛之疾”,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非仅因于单一因素所致,它的发生常因于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病因同时作用引起。因此在治疗皮肤疾患时,辨证审因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皮肤表面的症状,如皮损面积、发痒程度、皮疹形态等的观察之外,更应依患者的中医证候辨别其是属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或偏衰;或者脏腑功能失调;或经络疏泄失调;或六淫、虫毒等直接浸淫或外伤所致。故高锦庭《疡科临证心得集》云:“夫外疡之发也,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尽管各类的皮肤病各具不同的特点及外在表现,依中医的整体观,以四诊、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归纳,辨证施治,立定正确的治疗法则。谨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概念,灵活应用各类药物,便可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文所研究的各式皮肤病,即依各患者的皮肤症状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归纳为阴虚血燥、血虚风燥型,选用当归饮子加味治疗。全部共80例,评定疾病疗效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00%。证明了任何疾病都可以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加以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