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地处祖国的东北边陲,冬季时间比较长,是我国重点开展冬季体育项目的省份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展冰雪运动的自然条件。吉林省比较早建立了速滑训练基地,并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各种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但从1987年第六届全国冬运会开始我省速滑的总体水平落后于黑龙江省,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滑坡的原因与忽视后备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吉林省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对加快吉林省速滑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以期待能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培养战略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吉林省的速度滑冰的发展过程、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归纳,并且通过对重大赛事的技术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结合采用的层次分析、比对查找、文献资料检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承担吉林省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影响吉林省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性的结论,主要有:运动员出路、社会宣传、训练条件、教练水平、领导重视、竞赛制度、培养体制、家长支持等。1.吉林省速滑运动员的出路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已关系到速滑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这对形成良性、持续、稳定的梯队建设非常关键。2.社会的大力宣传是人们认识速滑项目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宣传速滑运动、使学生家长与他们的孩子一样对速滑运动产生浓厚兴趣,是吉林省速滑事业发展的基础。3.吉林省速滑场的严重不足已经制约了速滑运动的发展,与黑龙江省相比训练条件的巨大差距,是导致后备人才基本功水平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4.教练员的业务素质、训练方法、敬业精神有待于提高,自身学历程度与学术水平和现有的训练技战术等,难以满足当代速滑训练科学化的要求。5.相关主管领导重视程度和深入实际的机会不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6.目前的竞赛制度尚存在不合理的导向因素,设项没有完全体现儿少运动员的身体特点,比赛项目过于成人化。7.现行培养体制促使学训矛盾加大,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条件下培养速滑后备人才的需要。8.学生家长对孩子从事速滑运动的支持与否,关系到我省是否有充足的速滑后备人才,实现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