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慢性迁延,容易反复发作。银屑病皮损好发部位在人体皮肤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患者的头皮、躯干及四肢伸侧等部位更加多发且严重,然而这些部位好发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分析皮损的一些特征我们不难发现,银屑病好发部位体表皮肤张力高于其他非好发部位。近年研究发现,皮肤屏障功能是影响银屑病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银屑病皮损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而修复屏障功能则有助于皮损的缓解并减少复发。由于体表皮肤张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组织造成其物理和/或生物学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我们推测,高体表机械张力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是银屑病患者皮损常常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等体表紧张部位的一项重要机制。目的:探讨体表皮肤张力大的部位好发银屑病是否因为体表皮肤张力通过影响皮肤屏障功能而促进银屑病的发生。方法:对银屑病患者和扩张器置入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进行临床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情况。电镜观察银屑病患者和扩张器手术患者皮损部位屏障功能相关超微结构是否受损。同时,建立扩张器置入小鼠模型和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观察张力对银屑病表型、屏障功能和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发现,扩张器扩张部位的皮肤和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屏障功能明显受损,具体表现为TEWL增高、水分和油脂含量降低。电镜观察发现,银屑病皮损和扩张器扩张部位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结构均发生改变,板层小体形态不规则、畸形、肿胀,内部膜性结构紊乱,电子密度增高,角质层角化桥粒间的空隙通道闭合,导致脂质在角质层内正常运输过程受到阻碍。同时,在建立的扩张器置入小鼠模型中也发现,扩张部位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并且板层小体密度增高,内部膜性结构不清晰,屏障功能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对其进行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模型后发现,扩张部位银屑病样皮损更加严重。结论:本课题通过皮肤屏障功能检测、电镜结构观察、扩张器动物模型等研究证实,体表皮肤张力大的部位好发银屑病这一临床现象与其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明确了体表皮肤张力可通过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促进银屑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