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由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日益严重,临床分离率已经超过铜绿假单胞菌而跃居院内感染的头号杀手,且其多重耐药性的特性使得临床多数药物对之束手无策,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目前医学界对之研究较热,但是由于各地区、各医院、各时期的条件、病源、病种及管理制度的差异,暴露的危险因素各异,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要真正做到对临床治疗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就需要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甚至一家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进行研究分析。目的通过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临床检测出的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病例,对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分析耐药现状,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指导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临床检测出符合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诊断标准的病例及菌株76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2.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发生院内感染,但是感染病原体并非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46例作为对照组。从上述符合院内感染的76例鲍曼不动杆菌病例中随机挑选46例作为病例组,要求与之入院时间相差不超过7天,年龄不超过5岁,属于同一性别、疾病相似或相同、入住在同一病房,符合这样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1配对。采用自制调查表格对这9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变量,然后再对这些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见于ICU(39例,51.3%),神经外科(9例,11.9%),呼吸科(6例,7.9%)、神经内科(5例,6.7%)、老年医学科(4例,5.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61例,占80.3%,大部分见于高龄(60-80岁的有26例,占到34.2%),有基础疾病的有(72例,94.7%),使用免疫抑制药物(46例,60.5%),曾联合使用抗生素(60例,78.9%),感染前曾入住ICU(49例,64.5%),接受过人工气道(40例,52.6%),使用过纤支镜(38例,50%),曾接受过侵入性操作(39例,51.3%)的患者。2.76例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达89.5%,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最高,达98.7%;其中多重耐药菌株有51例,占到67.1%;对三代头孢类耐药性均在8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性均在70%以上,但是对于四代头孢吡肟耐药性相对要低,69.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较低(9,11.8%),低于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44例,57.9%)与美罗培南(46例,60.5%),且其处于中介的菌株(30例,39.5%)也要高于亚胺培南(5例,6.6%)与美罗培南(7例,9.2%)。3.单因素分析提示人工气道(OR=11.455),基础疾病数目(OR=8.077),抗生素联合使用(OR=7.273),呼吸机的使用(OR=5.312),纤支镜(OR=5.224),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OR=4.949),侵入性操作(OR=4.680),抗生素使用数目(OR=4.026),抗生素使用天数(OR=2.971),入住ICU(OR=2.292)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10个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提示基础疾病(OR=5.667),人工气道(OR=5.250),呼吸机的使用(OR=4.000),免疫抑制药物(OR=3.750),联合使用抗生素(OR=2.857),是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形势严峻,耐药情况严重,与患者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及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的使用等关系密切。